<<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街头官僚研究综述
  • [摘要]利普斯基通过“工作环境-行为模式”分析框架开启了街头官僚理论研究。之后,学者以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为研究重心,应用到不同的议题领域和国家实践当中予以检验和修正,街头官僚研究在21世纪步入兴盛。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治理方式的变革改变了街头官僚的工作环境和行为方式,促使学者们开始反思和重构街头官僚理论,构建一种新的能够包含不同类型、不同情形下街头官僚行为差异的分析框架,回应如何兼顾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的积极运用和有效控制问题,帮助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
  • 作者:蒋晨光 褚松燕
  • 全文[ PDF 1266.0 KB ] 2019.6(3):59-68  共有 5328 人次浏览
  • 公共部门的声誉治理探究——基于西方理论的概念谱系及典型国家的实践经验
  • [摘要]声誉管理在企业管理领域的研究早已屡见不鲜,但是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却难以与前者相比。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不同,受到政治性的束缚,肩负着保持合法性和公共性的职能。与此同时,国家治理时代的变革需求激励甚至是迫使公共部门寻求形象转变,塑造良好的声誉。本文通过梳理西方声誉管理的概念谱系和理论基础,介绍典型西方国家关于公共部门声誉治理的实践经验,进而提出关于部门合法性、利益平衡性、共享协作性等方面的问题思考。最后,本文指出公民期待、社会网络、信任基础是未来中国公共部门声誉管理建设的重要方向,希冀为中国公共部门...
  • 作者:姜晓晖
  • 全文[ PDF 1248.0 KB ] 2019.6(3):69-78  共有 3050 人次浏览
  • 大数据传播研究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 [摘要]大数据在体量、速度、价值等方面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优势,被逐渐运用到各个领域。在传播研究中,大数据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出现了传播研究的大数据范式。大数据传播研究体现在研究主体、研究问题、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的大数据转型,实际上是对数据威权的臣服,带来数据殖民。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视角来看,大数据传播研究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动因,提供维持统治的智慧,是牟利的工具,反映传播研究的焦虑,技术理性冲击着人文情感。未来的大数据传播研究应该回到马克思主义,坚持批判取向,加强过程管理,增加人文思考,思...
  • 作者:陈世华
  • 全文[ PDF 1200.0 KB ] 2019.6(4):122-132  共有 3134 人次浏览
  • 大数据时代情绪对社交媒体信息传播影响的研究进展
  • [摘要]大数据时代,社交媒体迅速发展,情绪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备受学者关注。对近年来学者的研究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后发现:情绪对信息的传播具有显著影响,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何者更利于信息的传播,未形成统一定论;通过爬虫等技术收集社交媒体用户发布的海量信息是数据来源的主要方式;基于语义词典的情感计算与通过机器学习进行情感分类是识别信息的情绪的主要方法;学者对传播力的测量与分析日渐丰富。最后,探讨情绪对信息传播力影响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评述,提出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匮乏的可能缘由。
  • 作者:朱博文 许伟
  • 全文[ PDF 1176.0 KB ] 2019.6(4):133-140  共有 3362 人次浏览
  • 民族认同及其塑造——读安东尼·史密斯的《民族认同》
  • [摘要]安东尼·史密斯认为民族认同有领土和族裔两个基本维度,塑造和消解民族认同的因素有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和文化等。全球化正在急剧改变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生活,不仅增强了全球意识,也促进了民族主义与民族认同。
  • 作者:赖海榕 林林
  • 全文[ PDF 1393.0 KB ] 2019.6(2):132-140  共有 3492 人次浏览
  • 《加拿大150年来的移民、种族与民族研究:回顾与展望》评述
  • [摘要]早在殖民地时期,加拿大就作为一个多元移民国家而存在。而1867年加拿大建国后的一百余年间,政府更是在不同时期推出了不同的移民政策,导致移民类型及结构发生了相应变化。在社会多元性越来越突出的同时,种族与民族歧视问题也一直挥之不去。因此,在加拿大建国150年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对加拿大的移民历史进行回顾,评估其对当代加拿大人的影响,以及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加拿大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国家,了解其移民及相关政策的发展历史,吸取教训、学习经验,对于我国的多民族研究...
  • 作者:张继焦
  • 全文[ PDF 1075.0 KB ] 2019.6(2):141-147  共有 3032 人次浏览
  • 构建“‘一带一路’—汉萨同盟”共同体——《丝绸之路的复兴》述评
  • [摘要]本文从研究内容、语言风格和论证结构三个方面对《丝绸之路的复兴》一书的写作特征和核心观点进行分析。该书作者基于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性解读所提出的构建“‘一带一路’-汉萨同盟”共同体的建议颇具新意。
  • 作者:王婀娜
  • 全文[ PDF 1202.0 KB ] 2019.6(3):135-141  共有 3178 人次浏览
  • 发达国家社会组织参与对外援助的制度吸纳与政策支持——基于美英德日法五国的比较分析
  • [摘要]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与法国是发达国家中位列世界前五的对外援助国家,对这五个国家的比较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组织在发达国家对外援助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发挥的作用。从对五国的比较分析来看,这五个国家从战略性文件与立法保障、资金支持、执行机构、协作机制等几个方面,为社会组织参与本国的对外援助以及海外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达到高度的制度吸纳水平。
  • 作者:蔡礼强 刘力达
  • 全文[ PDF 2134.0 KB ] 2019.6(5):31-47  共有 3026 人次浏览
  • 美国非营利组织从事对外援助的有利条件
  • [摘要]在美国,对外援助既包括官方对外援助,也包括规模更大的民间对外援助。美国大量非政府组织参与对外援助,既包括与政府机构合作的官方对外援助活动,也包括民间对外援助活动。美国非营利组织从事对外援助,得益于建立在诸多社会基本面因素上的物力、人力、组织和运行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近年来,美国社会基本面出现一些新变化,正在对这些条件形成值得探讨的影响。
  • 作者:王欢
  • 全文[ PDF 1515.0 KB ] 2019.6(5):48-58  共有 2836 人次浏览
  • 日本非政府组织的对外援助活动及对我国的启示
  •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在致力于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外援助,将其作为提升日本的国际地位、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在政府层面之外,以非政府组织(NGO)为代表的民间层面开展的对外援助活动卓有成效,逐渐形成了十分鲜明的日本特色,主要表现在:援助项目具体、细微、可操作;网络NGO在对外援助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日本政府对NGO的国际奉献和国际援助活动不但建立了对话协商机制,还在资金上予以支持;NGO与外务省、地方自治体、企业、大学、志愿者以及受援助国的NGO等建立起了“多元协作”的伙伴关...
  • 作者:胡澎
  • 全文[ PDF 1470.0 KB ] 2019.6(5):59-67  共有 3675 人次浏览
  • 国际发展援助中非政府组织如何协同建构国家软实力——来自发达国家的经验
  • [摘要]社会组织“走出去”促进民心相通、提升国家软实力成为新时期我国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实践命题。在发达国家经验中,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国际发展援助是否必然就能协同国家软实力的建构?NGO的协同作用有什么样的实现路径?需要满足哪些基本条件?对国外研究的分析、梳理,以及相关案例和数据表明:NGO对提升发达国家软实力发挥了重要的协同作用;根据发达国家政府和NGO在国际发展中的关系可区分代理式、共生式和互补式三类协同路径;发达国家NGO协同构建国家软实力存在一定条件,包括共享的底层价值观、组织间协调、相对独立的主体性以及...
  • 作者:安姗姗 蓝煜昕
  • 全文[ PDF 1283.0 KB ] 2019.6(5):68-76  共有 3014 人次浏览
  • 日本史前拔牙风俗的特点、分布与发展阶段
  • [摘要]本文综合分析日本拔牙风俗的特点、分布、发生时间、发展分期及有关研究和观点。日本人的史前拔牙风俗与中国和其他国家或地区差异较大,有自己的明显特点:分布面较广、拔牙类型复杂多样、拔牙齿种多样、拔牙颗数多、性别差异较为明显、对称性与非对称性并存。从考古资料来看,绳文时代有拔牙风俗的遗址较多,拔牙人骨也较多;弥生时代拔牙习俗分布地区较窄,拔牙人骨也较少。关于日本拔牙风俗的来源问题,存在自生说与外来说两种观点,持自生说者较多。关于日本拔牙风俗发生的时间,一般认为,最早发生于绳文时代前期至中期。拔牙风俗的发...
  • 作者:何星亮
  • 全文[ PDF 2651.0 KB ] 2019.6(5):131-141  共有 3007 人次浏览
  • 日本文身习俗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 [摘要]通过对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记述、历史事件的梳理发现,从绳文时代开始,经弥生、古坟、江户、明治、大正、昭和等时代至今,在内外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作为日本显性文化元素的文身习俗经历了萌芽与形成、千年空白、复活、鼎盛、衰弱、转型、理性发展七个历史阶段,呈现出历史悠久、非连续性、特定群体性、时代性、政府主导等特征。同时,日本政府及社会对文身文化所采取的态度与政策,对我国当代文身文化走理性、健康发展之路有重要借鉴意义。
  • 作者:王晓东
  • 全文[ PDF 1495.0 KB ] 2019.6(5):142-150  共有 2815 人次浏览
  • 国外全球能源治理研究综述:进展、局限与展望
  • [摘要]为应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能源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地缘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挑战,全球能源治理逐步成为国际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全球能源治理呈现出的多种机制相互叠加、结构日益复杂化和碎片化的“失调”状态表明,全球能源治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国外全球能源治理研究初步构建起了以国际能源政策为导向的经验分析框架。然而,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全球能源治理研究仍存在诸多的局限,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 作者:万可 陈志恒
  • 全文[ PDF 1029.0 KB ] 2019.6(6):118-125  共有 2991 人次浏览
  • 国际绿色能源政策的政治学
  • [摘要]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要求经济结构、技术和制度的深刻变革。绿色能源政策(green energy policy)的概念——我们常常这样来界定,它包括在已建立的环境安全界限内旨在使国家能源行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相一致的政策措施——对这一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详细阐述了为什么国家通常需要在推动绿色转型中尤其是在能源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什么会对其与非国家行动者的合作产生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我们以南半球的国家和有范例性的北半球国家的能源政策为例,来对此进行解释。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论者认为绿色能源政策的成功取决于三...
  • 作者:〔德〕安娜·佩格斯 〔德〕杰奥尔杰塔·维德坎-奥克托等 张英魁等 译
  • 全文[ PDF 1653.0 KB ] 2019.6(6):126-136  共有 2878 人次浏览
  • 巴迪欧的“事件哲学”思想评析
  • [摘要]“事件”是巴迪欧哲学思想的核心,始终贯穿于他的哲学体系之中,他创造性地把现象学、后现代性、数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与哲学结合在一起,以此创建了“事件哲学”思想。巴迪欧的“事件哲学”思想以“事件”、“主体”和“真理”等核心概念贯穿始终,事件的断裂是其理论的基础,而他哲学思想的目标是为了追求“真理”,寻找实现共产主义假设的行为主体。从巴迪欧“事件哲学”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主要理论主张出发,探索这一思想的时代价值和其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具有一定启示和镜鉴意义。
  • 作者:王玉鹏
  • 全文[ PDF 1189.0 KB ] 2019.6(3):110-115  共有 3936 人次浏览
  • 阿甘本的生命政治思想及其启示
  • [摘要]自然生命一旦政治化,政治就成为生命政治。阿甘本在借鉴福柯的“生命权力”学说、阿伦特的“人权说”和施米特的“主权说”的基础上,以“神圣人”、“赤裸生命”和“例外状态”为核心概念,建构了其生命政治思想,尽管其思想理论体系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空想和浪漫色彩,但其独具一格的理论探索仍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启示意义。一方面,阿甘本关于共同体的阐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另一方面,阿甘本借助对集中营、收容所等的分析,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现实进行了具体的展示与深刻的揭露,为我们批判现代资本主义政...
  • 作者:孟丽荣
  • 全文[ PDF 1193.0 KB ] 2019.6(3):116-122  共有 3339 人次浏览
  • 佩迪特的新共和主义民主理论及其评价
  • [摘要]经过西方民主理论的流变,菲利普·佩迪特雄心勃勃地提出了一种企图超越传统自由主义民主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的新共和主义民主理论。这种理论以整体论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以无支配自由为核心,以协商性、包容性和回应性等为具体特征,最早解读为“论辩式民主”,最新解读为“双层民主模型”。他的新共和主义民主理论带有明显的协商民主理论痕迹,为国家主权和人民主权的有效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性保障。这种理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但与此同时,它的逻辑起点注定了它的缺陷,最终无...
  • 作者:夏远永 张国清
  • 全文[ PDF 1227.0 KB ] 2019.6(3):123-134  共有 3445 人次浏览
  • 论霍布斯的正确理性概念
  • [摘要]从《法律要义》到《论公民》,再到《利维坦》,霍布斯的正确理性概念前后一致、完整统一。霍布斯表明,正确理性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也不是一种永不出错的官能,而是一种推理行为,一种对语言序列的计算行为。合乎正确理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从被经验证明毋庸置疑的原则出发进行推理;不被感官所骗;避免含糊的言辞。霍布斯强调,私人的正确理性不能作为衡量所有人行为的共同尺度,公民必须把国家理性看作正确理性,按照国家的法律也即民法行事。
  • 作者:赵柯
  • 全文[ PDF 1103.0 KB ] 2019.6(5):116-123  共有 3151 人次浏览
  • “是”与“非”:柯林斯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评析
  •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外学者重要的研究对象。法律作为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因素,它的定位、作用以及同其他社会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研究时不可避开的话题。英国法学家休·柯林斯以“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一理论模式为基点,在对经济决定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对法律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柯林斯指出了法律的经济主义解释存在的缺陷,并通过对法律产生机制的描述和“实践”“意识形态”等诸要素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的分析,强调了法律在生产方式中的重要作用,以...
  • 作者:苗小露
  • 全文[ PDF 1017.0 KB ] 2019.6(5):124-130  共有 2901 人次浏览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