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经济全球化、金融资源占有与居民财富不平等
  • [摘要]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跨国流动性差异,以及资本的高收益率优势和经济制度的差异化设计等因素,都会加剧居民财富不平等状况。并且唯效率优先的金融制度设计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模式,会使金融资源分配对贫穷群体产生排斥性,再加上财富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会让富有群体享有更高的资产回报率和更快的财富积累速度,这也会恶化居民财富不平等状况。
  • 作者:黄平 李奇泽
  • 全文[ PDF 2394.0 KB ] 2020.7(3):44-59  共有 2759 人次浏览
  • 联合国国民账户体系族群的结构与逻辑
  • [摘要]联合国向世界各国推荐的《国民账户体系》(SNA)是世界各国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蓝本,是其他核算体系的“根”或“源”,其发展和演化深刻地影响着其他核算体系。为推进国民账户体系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保证各国核算结果的可比,特别是不同领域核算结果的有效性和一致性,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联合相关国际组织和其他统计机构编制了系列统计体系,形成了以SNA为核心的国民账户体系族群。这一族群内容丰富、结构庞大。其基本逻辑是:SNA为纲,操作手册为目,举一纲而张全目;阐释、应用、拓展层层递进,互为补充。随着经济活...
  • 作者:李金华
  • 全文[ PDF 1651.0 KB ] 2020.7(3):60-71  共有 2388 人次浏览
  • 菲利普·阿吉翁对创新经济学的贡献
  • [摘要]菲利普·阿吉翁是近20年来熊彼特学派和创新经济学领域最杰出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在企业创新领域所做的大量开拓性的研究推动和引领了熊彼特学派、创新经济学的快速发展。企业层面的增长分析是他对增长理论的主要贡献,而企业创新则是他对企业层面增长分析的核心。阿吉翁全面阐释了市场竞争、制度环境、宏观经济政策等是如何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研发活动的。他对企业创新带来的经济影响,包括对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企业治理结构等的影响进行了十分前沿的研究。同时,他还针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应采取何种创新策...
  • 作者:雷鹏飞
  • 全文[ PDF 1414.0 KB ] 2020.7(3):72-82  共有 2895 人次浏览
  • 全球失衡与再平衡:特征、动因与应对
  • [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失衡在流量上有所缓解,但存量失衡依然高企,全球多层次矛盾不断积累。全球失衡主要表现为经济体之间贸易不平衡,经济体内部两极分化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不统一,由此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社会的不稳定性。在全球失衡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全球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尤其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是全球经济长期失衡的根源所在,而周期性特征和政策性调节影响了全球失衡的中短期动态表现。在全球失衡和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其关键在于统筹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一方面要...
  • 作者:董志勇 李成明
  • 全文[ PDF 1870.0 KB ] 2020.7(6):105-116  共有 2476 人次浏览
  •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教育变革——基于劳动分工的视角
  • [摘要]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并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站在劳动分工的角度看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历程,可以发现技术变革的重要影响是扩大市场半径,深化劳动分工,从而影响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而推动教育做出变革。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扩大市场半径、深化劳动分工的影响更是空前。劳动分工的细化和深化,导致劳动者技能进一步分类和分层。技术变革带来就业的生产效应、替代效应和补偿效应,产生了对劳动者技能专业化与技能多元化的更大需求。为了适应工业40的到来,教育需要做出变革,不仅要培养科学技能,更要注重人文精神,保证教育...
  • 作者:赖德胜 黄金玲
  • 全文[ PDF 1555.0 KB ] 2020.7(6):117-126  共有 2799 人次浏览
  • 人工智能的经济与经济学影响分析
  • [摘要]随着理论和技术的演进,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人工智能相关论题成为国外经济研究的前沿热点。本文梳理了近年来的最新文献,总结了两类研究,即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和对经济学创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对上述问题的展望。
  • 作者:胡岚曦 胡志浩
  • 全文[ PDF 1315.0 KB ] 2020.7(6):127-135  共有 2596 人次浏览
  • 生态语言学学科体系的融合与发展
  • [摘要]目前,生态语言学的主流研究范式是“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二者在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路径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造成了生态语言学学科体系的不统一。尽管有学者已试图将二者进行融合,以创新研究范式,然而尚未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思路。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及探讨,尝试融合与发展一个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语言学学科体系。
  • 作者:何伟 高然
  • 全文[ PDF 1210.0 KB ] 2020.7(2):127-135  共有 2656 人次浏览
  • 法国的俄苏研究:发展、影响因素及思考
  • [摘要]法国对于俄苏研究的兴趣主要缘起于法俄两国之间源远流长的历史联系以及双边的经济往来和战略考量的需要,同时也有来自俄罗斯侨民源自生命体验的大力推动。法国的俄苏研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混沌时期(1717—1917年)、萌芽时期(1917—1945年)、发展时期(1945—1991年)、革新和反思时期(1991年—现在)。法俄双边关系、法国俄苏研究机构的发展、理论与方法论的创新、顶尖的俄苏研究专家的引领,共同构成了法国俄苏研究的四个重要推动因素,形成了法国俄苏研究独有的特色。而高校教育体系的僵化、意识形态的限制、区域研究的滞后以及...
  • 作者:张红
  • 全文[ PDF 2858.0 KB ] 2020.7(2):136-153  共有 2754 人次浏览
  • 论意识形态的承认机制——基于阿尔都塞、佩肖和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的分析
  • [摘要]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研究表明意识形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当今,从意识形态维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仍然是必要的,关于意识形态运作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本文基于阿尔都塞、佩肖和齐泽克关于意识形态的研究,对意识形态的承认机制进行了简要分析。首先,阿尔都塞通过提出意识形态质询理论,勾画了意识形态的承认机制,这涉及大(他者)主体、个人和主体三个角色,并且镜像承认是保障个人被质询为主体,保障大(他者)主体和主体之间的相互承认、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承认以及主体的自我承认,保障主体对大(他者)主体的绝对臣服的关...
  • 作者:孔明安 谭勇
  • 全文[ PDF 1135.0 KB ] 2020.7(3):19-27  共有 3197 人次浏览
  • 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黑格尔主义溯源
  • [摘要]总体性辩证法的目的在于克服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错误和总结匈牙利革命失败的教训,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指导。通过继承黑格尔对直接性与现实性的区分,以历史的生成取代黑格尔哲学的事后反思,卢卡奇将黑格尔的辩证法改造为总体性辩证法,但是总体性辩证法的基础是思想起源和历史起源在原则上一致。这一原则仍属于黑格尔的观念论体系。只有在这一体系下,无产阶级才能被理解为历史同一的主体—客体。因为总体性辩证法从属于黑格尔主义,所以当卢卡奇以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作为物化问题的解决方案时,便陷入了乌托邦式的救世主主义困境...
  • 作者:司强
  • 全文[ PDF 954.0 KB ] 2020.7(3):28-34  共有 2714 人次浏览
  • 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劳动观的误读
  • [摘要]海德格尔基于对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形而上学定位来考察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对劳动的本质、过程和价值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这实质上是对马克思劳动观的误读。他指认马克思关于劳动概念的理论来源和性质规定根源于黑格尔哲学,未能认识到感性的对象性活动与思想活动的根本区别;认为马克思借助黑格尔生命过程论所揭示的劳动过程仍是抽象的辩证运动,无法领会到马克思能动生产实践的历史现实性;批判马克思基于人自身的生产而引致的强制生产必然走向人的自我毁灭,没有察觉到劳动的根本价值体现为在扬弃异化的革命实践中走向人的自由与解放。透过...
  • 作者:黄漫 刘同舫
  • 全文[ PDF 1238.0 KB ] 2020.7(3):35-43  共有 2750 人次浏览
  • 社会都市化与现代生活图景——兼论列斐伏尔现代都市生活的批判与反思
  • [摘要]伴随着社会普遍的都市化,都市作为社会关系的构成中心,影响和塑造了现代生活方式与形态,导致了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重新构造了现代都市生活的图景。根据列斐伏尔的理解,现代都市生活既带来了生活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引发了现代生活的复杂化与多变性,加速了现代生活的商品化与消费化,造成了现代生活的碎片化与个体化趋势,加剧了现代生活的庸俗化与虚无化,呈现出丰盛与贫乏、永恒与短暂、多变与压抑等内在的矛盾和悖论。我们既要吸收与借鉴列斐伏尔对现代都市生活全面批判与反思的思想,也要从新时代中国现实出发,重新审...
  • 作者:任政
  • 全文[ PDF 7531.0 KB ] 2020.7(1):123-131  共有 2896 人次浏览
  • 论威亚尔达非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理论的“变”与“不变”
  • [摘要]霍华德·威亚尔达对非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理论的研究随着其调研的深入一直在“变”,从最初发展主义理论的支持者,变为发展主义理论的批判者,他认为发展主义理论是一种种族主义,不符合非西方国家的发展现实,非西方国家应基于自身的政治历史文化传统来构建本土发展模式。随后,他从文化解释视角提出了适合非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东亚、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模式,以及基于政治文化视角和利益集团视角构建的法团主义理论,成为非西方国家实行官僚威权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理论支撑。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威亚尔达又提出一种修正的发展...
  • 作者:孙宏伟
  • 全文[ PDF 8350.0 KB ] 2020.7(1):132-142  共有 2602 人次浏览
  • 女性写作在俄国的真相——牛津大学斯拉夫学教授凯利对俄语女性文学之研究
  • [摘要]著名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凯利(Catriona Kelly)教授被苏联女性积极参与“新思维”改革并惠及俄国文学之氛围所触动,又得在英美人文学界风起云涌的女权主义批评之启发,受益于当时英美斯拉夫学已正视俄国女性解放和女性写作之态势,著述《俄国女性写作史(1820—1992)》(1994),翻译并主编《俄国女性写作文选(1777—1992)》(1994),率先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融入斯拉夫学,从汗牛充栋的史料中发掘出丰富的俄罗斯女性写作资源,建构了相对完整的俄罗斯女性写作史,给后来西方斯拉夫学界深入探讨俄罗斯女性文学问题打开通道,并影响到俄...
  • 作者:林精华
  • 全文[ PDF 2309.0 KB ] 2020.7(4):125-137  共有 2511 人次浏览
  •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与社会主义理念重塑——南茜·弗雷泽的批判理论新视界
  • [摘要]法兰克福学派发展至今,三代学者的社会主义观经历了从“革命替代”向“民主驯化”和“规范重构”的嬗变。为了在21世纪重塑社会主义,南茜·弗雷泽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可能的背景性前提,揭示了其作为建制化社会秩序的总体性本质,同时扩展了对现存秩序之系统性不公正、多重性危机和民主缺陷的理解。弗雷泽的社会主义规划致力于建制边界的结构化重组、社会剩余的民主化控制和市场功能的社会化转型,尽管这一替代方案在时代诊断的深刻性、理论视野的宏阔性、实践安排的现实性上让人瞩目,但终究未能彻底摆脱民主社会主义的窠臼,而中国...
  • 作者:孙海洋
  • 全文[ PDF 1533.0 KB ] 2020.7(4):138-146  共有 2541 人次浏览
  • 诸众与大同世界——哈特全球化视野下帝国理论探析
  • [摘要]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进程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哈特在深刻把握全球化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提出资本主义出现了新的主权形式,进入帝国统治时期,并强调其经济基础就是非物质劳动,无产阶级已经被诸众所替代,只有通过诸众的艰辛努力,帝国统治才会结束,新的理想社会才可以建立起来,即实现大同世界。通过分析哈特的帝国理论,从其理论的提出背景和主要理论主张出发,探索这一思想的价值和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对于深刻把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辨识资本主义当今发展变化的本质及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一定启...
  • 作者:孟献丽
  • 全文[ PDF 969.0 KB ] 2020.7(6):136-142  共有 2574 人次浏览
  • 艾伦·伍德“政治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总体批判探析——基于《共产党宣言》的文本学解读
  • [摘要]作为“政治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和旗手,伍德从资产阶级、历史唯物主义、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四个维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总体批判。从资产阶级角度,她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阐释了资产阶级既具有革命性,也具有破坏性,不是真正革命的阶级,资产阶级同资本家、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不能混同。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深刻全面把握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和剥削模式,揭示资本主义的双重性,也能够揭示资本主义在自身的矛盾运动中走向灭亡的宿命。从民族国家角度,她认为全球化是资本扩张的生动体现,在全...
  • 作者:冯旺舟
  • 全文[ PDF 2277.0 KB ] 2020.7(6):143-157  共有 2527 人次浏览
  • 德国环境犯罪刑事政策的考察与启示
  • [摘要]德国环境犯罪刑事政策经历了漫长的演变,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理论与法律背景,是诸多因素综合的产物。德国环境犯罪刑事政策具有行政从属性特点,将违反行政法义务作为环境犯罪的构成要件,运用刑法与行政法共同应对环境犯罪。环境法益被赋予有限独立性,与人类法益共同成为环境刑法的保护法益。预防性理念备受青睐,抽象危险犯在德国环境刑法中得到普遍运用,刑法介入提前。德国环境刑事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是,应摒弃绝对化的环境犯罪刑事政策,兼顾人类法益与环境法益,建立“并行”的环境犯罪刑事政策;同时,应改变以结果犯为主的立法模...
  • 作者:高铭暄 郭玮
  • 全文[ PDF 7536.0 KB ] 2020.7(1):21-29  共有 3268 人次浏览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