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数字劳动与数字资本主义剥削的发生、实现及其批判
  • [摘要]&nbsp;在电信技术与互联网的共同催生下,数字资本主义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数字资本主义制度下,数字劳动的价值创造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同传统劳动相比都有了新的变化。数字劳动包括数字企业雇员的劳动与数字用户的劳动,意味着两种不同类型剥削的发生。具体数字资本主义剥削的实现是通过数字劳动的剥削实现载体即广告商以及中间商、数字劳动剥削的实现主体即数字雇佣劳动和数字用户的无偿劳动以及垄断的数字资本展开的。在数字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下,劳动的贫瘠、贫乏和不稳定日益加深,资本与财富的不均衡加剧使数字资本主义国内矛盾上升...
  • 作者:方莉
  • 全文[ PDF 1390.0 KB ] 2020.7(4):74-82  共有 2644 人次浏览
  • 数字时代的资本主义批判与加速启蒙——当代左翼加速主义思想探析
  • [摘要]当代左翼加速主义以马克思“机器论片段”为主要理论支撑,对数字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展开批判,并以数字技术的解放潜能作为超越资本主义的思辨支点。左翼加速主义认为数字技术强化了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催生了平台资本主义的最新形态,仍是旧有生产关系参数框架内的继续。实现社会的后资本主义转向必须加速技术进步并将其重新目的化。左翼加速主义将传统上属于右翼话语体系的加速思想引入左翼框架,丰富了当代左翼理论的最新光谱,具有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面向,也具有难以剥离的乌托邦色彩。
  • 作者:姜淑娟 关锋
  • 全文[ PDF 1243.0 KB ] 2020.7(4):83-90  共有 2966 人次浏览
  • 《网络犯罪公约》框架下的美国网络犯罪立法:特立与趋同
  • [摘要]美国对计算机犯罪采取延伸适用现有刑法规定的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专门的网络犯罪立法体系,先后制定和修改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拦截计算机通信、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密码类设备、身份盗窃、计算机相关诈骗等犯罪立法,及时回应打击网络犯罪的社会需求,重点突出,富有创新性,与其司法体系相协调。美国是欧洲理事会《网络犯罪公约》的缔约国,该公约与美国网络犯罪立法对世界各国有重要影响,但是,该公约的发展能力严重不足,难以成为国际社会打击网络犯罪的立法“标杆”,美国网络犯罪立法缺乏系统、全面的规划,...
  • 作者:皮勇
  • 全文[ PDF 2388.0 KB ] 2020.7(5):23-39  共有 2828 人次浏览
  • 英国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的发展及其镜鉴
  • [摘要]英国是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先发国家,也是较早运用刑罚制裁网络犯罪的国家。英国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专门针对依赖型网络犯罪,而对利用型网络犯罪则交由传统刑法规制,这是其最鲜明的立法特色。《计算机滥用法》是英国制裁网络犯罪的基本法律,《警察和司法法》《严重犯罪法》等法律是修正性法律。英国网络犯罪刑事立法在罪名创设、罪状构造、刑罚配置等方面均有值得镜鉴的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需要反思的地方。对照英国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的经验和教训,我国网络犯罪刑事立法应当继续坚持重在规制纯正网络犯罪的立法方向,重新设定计算机基本...
  • 作者:叶良芳 马路瑶
  • 全文[ PDF 1800.0 KB ] 2020.7(5):40-51  共有 3108 人次浏览
  • 人工智能会获得创造力吗?
  • [摘要]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创造性工作,西方学者对此争议颇多。本文通过引入国外心理学对创造力的相关研究,对这一问题给予了回答。心理学一般将新颖性、有用性和新奇性作为创造力的判准,基于此,人工智能具有一定创造力,但由于缺乏内禀的规范性,它只具有弱人工创造力,因而无法取代人类在创造活动中的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创造力在未来人类生活中不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人工智能与人类存在着一种既耦合又去耦的关系,因而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二者存在分工合作的关系:智能机器从事的是一种变异劳动,而人类主要从事规范劳动。这也...
  • 作者:李建会 夏永红
  • 全文[ PDF 1365.0 KB ] 2020.7(5):52-60  共有 3115 人次浏览
  • 人工智能时代权利与责任归属的域外经验与启示
  • [摘要]人工智能应定义为模仿人类智能的机器和程序。人工智能时代权利与责任归属等法律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人工智能知识产权问题与无人驾驶汽车责任问题展开。在肯定人工智能“作品”应当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将其权利归属分配给人工智能设计者和使用者。人工智能造成安全风险之责任分配问题,应当根据人工智能的自动化程度分别适用不同的责任原则。未来权利与责任归属问题上,我国应当正确区分人工智能与低级自动化,并坚持适度积极主义的立场。
  • 作者:郭泽强
  • 全文[ PDF 1768.0 KB ] 2020.7(5):61-72  共有 2450 人次浏览
  • 发达国家创新治理体系的历史演变、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 [摘要]针对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市场失灵、协调失灵、方向失灵以及自主创新失灵等问题,本文回顾了发达国家常用的创新治理手段。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为此,本文梳理了新时期发达国家创新治理的新趋势,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创新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思路,并为我国创新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相关建议。
  • 作者:郑江淮 章激扬 陈俊杰
  • 全文[ PDF 2093.0 KB ] 2020.7(5):112-124  共有 2587 人次浏览
  • 新技术革命的风险、挑战与国家治理体系适应性变革
  •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演进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其影响逐渐过渡到社会、政治和文化领域,重塑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个人、企业与个人间的关系,给数字经济、政府行为、政企关系、国家安全等领域带来风险与挑战。面对这些风险与挑战,政府治理体系应切实执行好顶层设计,推动基于新技术环境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创新新技术企业与政府间的合作,加强相关立法与监管改革等。
  • 作者:阳军 樊鹏
  • 全文[ PDF 1088.0 KB ] 2020.7(5):125-131  共有 2469 人次浏览
  • 性别与进化的对话——达尔文主义的女性主义的历史与逻辑
  • [摘要]达尔文主义的女性主义在19世纪末发端,20世纪中叶陷入困境,又在20世纪末的女性主义批判中获得了认可与复兴。本文基于历史语境和理论逻辑的双重向度,运用性别分析的方法,首先对进步时代夏洛特·吉尔曼的改良达尔文主义的女性主义理论进行批判性梳理,然后着重阐述了后人类时代的女性主义何以以及如何可能与达尔文主义相融合。本文认为,尽管达尔文的进化论具有一定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偏见,但它对推动当代女性主义的交叉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达尔文主义的女性主义这一前沿议题将有助于女性主义打破人类/社会/技术/生物学/自然科学的...
  • 作者:戴雪红
  • 全文[ PDF 1266.0 KB ] 2020.7(5):132-139  共有 2812 人次浏览
  • 母职惩罚理论及其对女性职业地位的解释——理论进展、路径后果及制度安排
  • [摘要]除人力资本理论、性别歧视理论、补偿性差异理论外,母职惩罚理论是解释女性职业地位的新兴理论,研究关注点从早期探讨母职对工资的惩罚扩展至母职对职业地位的惩罚。母职对女性职业地位产生惩罚的主要路径是通过生育事件的三大要素(孩子数量、孩子年龄、初育年龄)体现出来并被证实的。母职对女性职业地位的惩罚体现在对母亲工资、就业率、就业形式、职业、职位升迁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一个国家在产假、父母假和幼托服务等方面的生育支持制度安排,直接关系到固化或消除母职对女性职业地位的惩罚。运用母职惩罚理论解释女性职业地位,在实...
  • 作者:庄渝霞
  • 全文[ PDF 1515.0 KB ] 2020.7(5):140-149  共有 5441 人次浏览
  • 多维贫困理论及测度方法在中国的应用研究与治理实践
  • [摘要]维贫困理论及测度方法最近若干年在国际上比较流行。中国理论界及实务部门也进行了研究和借鉴。本文对近年来中国理论界运用多维贫困理论和方法对中国贫困问题展开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特别对我国政府部门在贫困治理工作中如何体现多维治理的情况进行了总结。总体上看,中国理论界在运用多维贫困理论和方法测度中国贫困多维程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不少成果可以与国际学界进行比较和交流,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扶贫实践部门虽然没有明确宣布采用多维贫困的标准,但是在贫困治理实践中却在精准扶贫思想引导下自觉地运用了多维贫困的思想,...
  • 作者:陈宗胜 黄云 周云波
  • 全文[ PDF 3189.0 KB ] 2020.7(6):15-34  共有 3293 人次浏览
  • 国际社会保障减贫:模式比较与政策启示
  • [摘要]脱贫攻坚期间,中国政府及时提出坚持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相统筹的要求,社会保障减贫政策的成功实践不仅为消除绝对贫困奠定兜底性保障,也为未来社会保障减贫的制度化发展提出新命题。在回溯社会保障理论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以美国、欧盟和韩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地区)与以印度、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地区)社会保障减贫政策,通过政策比较分析归纳出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就业政策和基础社会福利在消除相对贫困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提出社会保险遏制贫困增量、社会救助减少贫困存量、积极劳动市场项目控制贫困变量的反贫...
  • 作者:左停 李世雄 武晋
  • 全文[ PDF 1766.0 KB ] 2020.7(6):35-45  共有 2428 人次浏览
  • 国际减贫视角下的中国扶贫——贫困治理的相关经验
  • [摘要]中国在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社会转型的同时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从1981年到2015年,中国是全球贫困人口减少最多的国家,为世界减贫做出了巨大贡献。经济的高速增长与贫困人口的大规模减少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核心叙事。通过回顾中国减贫的历史进程,梳理不同时期具有连续性特点的减贫机制,在收入分配格局、经济增长和减贫之间复杂关系中探讨中国贫困治理的经验。如何客观地、历史地呈现中国的减贫经验,不仅对总结中国经验十分重要,而且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 作者:李小云 季岚岚
  • 全文[ PDF 1536.0 KB ] 2020.7(6):46-56  共有 2618 人次浏览
  • 相对贫困研究与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摘要]在中国即将消除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之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提出中国必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目标。尽管相对贫困早已是很多国家的治理目标,但是学术界对于相对贫困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争议。本文从相对贫困概念的提出、相对贫困线的设置、相对贫困研究面临的难题和挑战、中国学者对相对贫困展开的研究等方面进行梳理和讨论,并立足于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尝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相对贫困线,然后对中国的相对贫困总量进行测算,最后对中国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提出...
  • 作者:章元 段文
  • 全文[ PDF 1292.0 KB ] 2020.7(6):57-65  共有 2464 人次浏览
  • 贫困问题的国际测量方法及对中国的启示
  • [摘要]2020年后中国贫困问题将发生转型,相对贫困群体成为扶贫实践的主体。国际上对其测量方法主要分为收入测量和非收入测量两大类。前者以收入为基准,辅之等值量表确定家庭规模,采用绝对值或比例值计算,如世界银行高标准贫困线与社会贫困线、经合组织和欧盟相对贫困线、澳大利亚亨德森贫困线和新加坡收入位置法测量等;后者则将群体需求指标化,更关注获得基本公共服务的情况,以A-F多维贫困计数法为代表。相形之下,中国可以针对发展现状,城市采用相对贫困测量方法,农村采用多维贫困测量方法;根据家庭成员结构划分家庭类型,制定扶持政...
  • 作者:唐丽霞 张一珂 陈枫
  • 全文[ PDF 1881.0 KB ] 2020.7(6):66-79  共有 2618 人次浏览
  • 中美扶贫审计比较研究
  • [摘要]政府审计是扶贫监督的重要力量,是各国扶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两国的审计机关在确保政府的扶贫工作实现政策目标,以及投入的大量扶贫资金得到有效使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对中美两国审计署扶贫审计工作情况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比较了两国扶贫审计的异同。研究发现,中美两国审计署在组织开展扶贫审计方面各具特色,有一些相同的方面,但由于扶贫机制、审计体制和审计机关的角色定位不同,也存在一些差异,具体表现在扶贫审计的目标、对象、审计组织方式和方法、审计整改等方面。
  • 作者:刘力云 崔孟修 杨宇婷
  • 全文[ PDF 1828.0 KB ] 2020.7(6):80-92  共有 2721 人次浏览
  • 国外扶贫立法模式评析与中国的路径选择
  • [摘要]2020年后,我国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人口不再存在,但相对贫困问题会凸显并长期存在,因此扶贫工作永远在路上。扶贫立法是我国转变扶贫方式的必由之路, 也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可借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扶贫立法的经验。我国扶贫立法最理想的途径是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立法的重心应是开发式扶贫,而非保障式扶贫。同时,推进政府、社会和市场各司其职、共同作用。扶贫的路径是振兴和开发落后地区,推进精准扶贫与区域开发相结合,保障扶贫资金并对其进行监管,注重扶贫法与其他法规的衔接。
  • 作者:刘宇琼 余少祥
  • 全文[ PDF 1893.0 KB ] 2020.7(6):93-104  共有 2644 人次浏览
  •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导论》简评
  • [摘要]张西平教授新著《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导论》以全球史的观念和史学史的理念勾勒19—20世纪中国典籍西译的历史,挖掘中国典籍外译的本质,提出比较文化理论是典籍翻译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在“西方汉学文献学”的概念框架下,论列四百多年典籍西译的书目。此著不仅为典籍翻译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也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 作者:丁大刚
  • 全文[ PDF 907.0 KB ] 2020.7(4):147-152  共有 2593 人次浏览
  • 美国总统制的君主制根基——评埃里克·纳尔逊《王权派的革命》
  • [摘要]长期以来,美国革命史叙事都是美国自由派与保守派总统权论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自由派学者认为,美国总统权近数十年来的扩张违背了以反对君主制为核心的美国革命精神;与之相反,支持“一元执行论”的美国保守派学者则主张,正是美国革命者所制定的宪法执行权条款赋予了美国总统帝王式的权力。而埃里克·纳尔逊《王权派的革命》一书对于美国革命与君主制之关系的重新阐释,一方面将同时影响美国自由派与保守派未来的总统权论述,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中国学界重新认识美国总统制的本质。
  • 作者:吴景键
  • 全文[ PDF 1069.0 KB ] 2020.7(4):153-159  共有 2793 人次浏览
  • 生存安全、文化反冲与威权民粹主义的兴起
  • [摘要]仇外民粹主义威权运动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非常值得关注的政治现象。在解释这个特定的历史时空出现的这类逆全球化和逆现代化的政治思潮与运动时,本文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解释变量,即生存安全感与文化反冲。作者指出,发达国家存在的实际收入下降与不平等加剧现象,加上大规模移民的涌入,使人们普遍感受到的生存不安全和根深蒂固的文化反冲叠加,导致仇外民粹主义威权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愈演愈烈。
  • 作者:〔美〕罗纳德·F.英格尔哈特 叶娟丽译
  • 全文[ PDF 8916.0 KB ] 2020.7(1):94-104  共有 3064 人次浏览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