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论资本主义得以存续的心理学条件
  • [摘要]资本主义正是通过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将危机转嫁到内外部的殖民空间,同时不断榨取其剩余生产力,从而得以存续的。就日常生活内部殖民的具体心理学机制而言,资本主义得以存续受益于从公共领域的政治构造和生产过程一直蔓延到私人领域的心理学化。心理学整体性地重塑了资本时代普罗大众的精神构造和日常生活经验。康德式“你能够因为你必须”的道德律令,被转换成“勇敢积极进取以自我实现”的新自由主义新形式。资本增殖附着在这种剩余主体性的再生产之上,由此实现了自身的再生产。
  • 作者:王波
  • 全文[ PDF 1316177.0 KB ] 2023.10(2):226-241  共有 618 人次浏览
  • 大众狂欢与专家之死:当代美国反智主义的源起与影响
  • [摘要]反智主义代表着美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面向,是理解美国文化冲突的又一视角,也是剖析美国民主困境的全新维度。虽然从本质上来说,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政治思潮,更多的只是表现为一种态度、立场、行为或文化,但它反感思想、排斥知识、怀疑知识分子、反精英、反体制,具有显著的多面性、矛盾性、复杂性、异化性和后现代性特征。美国反智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既受历史传统影响,也有时代因素推动,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反理性主义对精神世界的占据、反精英主义对知识分子的排斥、实用主义对智识作用的怀疑、大众教育对平等...
  • 作者:庞金友 李欣颖
  • 全文[ PDF 11311404.0 KB ] 2023.10(3):207-225  共有 222 人次浏览
  • 从共通走向共识:国际传播跨学科基础理论引入与研究进路
  • [摘要]以人类情感和伦理共通为基础建立具有更多共识可能的国际沟通与合作,有助于拓展国际传播新范式与新路径。从“他者”理论视角找寻与“自我”陈述相关联的内容并进行连接,建立更多共感、共识、共享的部分,会进一步增强国际传播的效能及其影响的深度与广度。从西方哲学和文化研究相关理论中探取三个与传播和交流有关的部分,通过康德美学“审美共通感”,揭示情感及表象的形式特征,达到普遍传达的能力,进而构建人类审美判断共情基础与沟通可能;相比于“审美共通感”强调的可转达性和可沟通性,哈贝马斯提出的“理想言辞情境”则将“共通...
  • 作者:王鑫
  • 全文[ PDF 8575905.0 KB ] 2023.10(3):226-240  共有 184 人次浏览
  • 本雅明“意象化思辨”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阐释
  • [摘要]与同时代西欧各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有所不同,本雅明既反对以实证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来解读马克思主义,也反对以激进政治和历史进化论来解读马克思主义,他用了一种独特的“意象化思辨”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进行辩护。本雅明将“潜存的超验意志”纳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主张以批判性、反思性与非体系性的意象化思辨,激发作为世界历史主体的大众和无产阶级重新认识共产主义,突破历史宿命论,将革命契机置于当下,使共产主义成为新的社会历史聚合形式,完成人类解放之道路。
  • 作者:丁燃
  • 全文[ PDF 1609864.0 KB ] 2023.10(4):229-241  共有 505 人次浏览
  • 西方社会法形成的理论先导与实践进路
  • [摘要]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遇到了空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为保护产业工人等群体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和生活安全,使得社会法得以最终形成。其中,空想社会主义、国家责任理论、人权理论、新财产权理论和福利经济学思想成为社会法形成的理论先导。在法律实践中,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成为法律发展的新趋势,使得第三法域的部门法——社会法应运而生。社会法源于民众的生存权保障,并为全体国民提供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独特的法律价值、法律目标和法律功能。
  • 作者:余少祥
  • 全文[ PDF 8536499.0 KB ] 2023.10(5):210-224  共有 32 人次浏览
  • 从算法“弱民”到算法“强民”:动因、功能与改进路径
  • [摘要]算法“弱民”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算法歧视的“路径依赖”、算法结构的“保守主义”、算法技术的“弱民文化”、“弱民”浏览跟踪、算法“客观真理”等是算法“弱民”的客观原因。算法客体的“弱认知”、客体心理、“舒适圈”沉浸等是算法“弱民”的主观原因。算法“弱民”是算法客观与主观的“合谋”与“合塑”。从算法“弱民”到算法“强民”需要优化算法结构、以算法对抗算法、以伦理规制算法、以底层“反抗”算法等多措并举。
  • 作者:张爱军
  • 全文[ PDF 9188007.0 KB ] 2023.10(5):225-240  共有 31 人次浏览
  • 对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学”的现象学分析
  • [摘要]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表现为现象学式的冷酷的乐观主义。他把希望看作是一种预先推动的向前的意识,内在地具有超越自身的主观内在性和既存现实;人可以通过希望去意指、构造或理解一个意向的相关物或意义,并通过白日梦、回忆、勇敢等各种心理事件,由内至外地唤醒自我并改造世界。布洛赫把希望看作是推动人类历史的第一原动力,在他看来人作为自然实体和自我意识的承担者就取代了外在的客观性而具有了本体论的优先权。这就注定了他关于历史的理解和未来更美好社会的乌托邦想象的抽象性和空洞性。
  • 作者:黄璇 徐艳华
  • 全文[ PDF 6655013.0 KB ] 2023.10(6):226-237  共有 162 人次浏览
  • 科研评价改革的国际视角——基于《旧金山科研评价宣言》的解读
  • [摘要]在过去20多年里,以SCI为代表的国际期刊论文及以影响因子为代表的量化指标成为我国科研考核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后来逐渐形成科研评价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五唯”怪圈。目前,如何构建真正反映科研价值与学术影响、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科研评价体系成为我国科研评价改革必须面对的挑战。这一挑战也同样存在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研评价活动中,并引发了以《旧金山科研评价宣言》为代表的科研评价改革。通过介绍国外科研评价改革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活动,深度分析解读《旧金山科研评价宣言》关于科研评价改革的内...
  • 作者:邱晓雅 舒非
  • 全文[ PDF 6785481.0 KB ] 2023.10(3):112-123  共有 216 人次浏览
  • 国家科研经费管理与学术评价研究——“挪威模型”的内容构成与应用启示
  • [摘要]【提要】科研经费管理与学术评价是相关部门调控和激励科研活动的主要手段。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配置科研经费作为科研管理创新的关键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在欧洲多个国家被广泛采用的“挪威模型”为此提供了借鉴思路。结合我国科研经费分配方案的现状,我们可以进一步考察“挪威模型”对我国科研管理与学术评价的启示。
  • 作者:杨立英 廖宇 刘敬仪
  • 全文[ PDF 6428066.0 KB ] 2023.10(3):124-135  共有 202 人次浏览
  • 破除“唯论文”后的科研评价改革探索——国外高校科研评价的实践与启示
  • [摘要]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破除“唯论文”的科研评价改革文件。如何将政策文件中倡导的多元评价、分类评价等评价导向在高校的科研评价实践中落实,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科研评价改革走在前列的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和挪威等国通过各自的高校评价改革实践,在兼顾多元评价主体、细化影响力评价体系、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实行学科分类评价方法、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等方面发展出了值得借鉴的国际经验与有效做法,能够为我国这方面的探索提供启示。结合我国的科研评价实际及改革发展方向,对各国高校科研评价的实践进行比...
  • 作者:张琳 韩钰馨
  • 全文[ PDF 10644572.0 KB ] 2023.10(3):136-154  共有 198 人次浏览
  • 人类学范式的比较法研究:特点与启示
  • [摘要]作为社会—文化人类学分支的法律人类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比较法研究。但是对于人类学的比较法研究,传统比较法学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法学与人类学在比较法领域没有太多正式的交流和对话。由于学科分立,作为“综合学科”的人类学必然会涉足法律现象。自19世纪末的一百多年来,致力于探索文化多样性的人类学始终对比较法抱有浓厚的研究兴趣。人类学比较法研究的对象有其自身的特点,且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从早期侧重于非西方法和不成文法,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扩展至全球法律多元。人类学研究比较法主要使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而搭建民族志...
  • 作者:王伟臣
  • 全文[ PDF 9737674.0 KB ] 2023.10(3):172-188  共有 209 人次浏览
  • 域外调解的类型范式及其变迁的思想之根:基于法律人类学的视角
  • [摘要]调解的类型范式研究是ADR研究的一个羸弱部位。对调解类型范式的理解,需要系统梳理域外主要调解范式的基础理论,并试图从法律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勾勒或洞察调解类型范式变迁的思想之根。在整体性视角的回溯中可以发现,调解范式的变迁深植在人类思想变迁的内部,贯穿于从具有启蒙意义的专家权威到高度个体化、碎片化、平等的具在生命方式这一人类社会在过去一百余年的变迁过程。对启蒙理性的批判构成了转化型调解范式的思想之根。这使得我们对调解类型学的理解超越了平面的归纳维度,而具有了价值澄明的意义。
  • 作者:熊浩
  • 全文[ PDF 10836961.0 KB ] 2023.10(3):189-206  共有 178 人次浏览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的外部风险、挑战与应对”专题笔谈
  • [摘要]“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面临巨大的外部风险与挑战,同时中国的新发展也为世界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2023年上半年,《世界社会科学》编辑部举办“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的外部风险、挑战与应对”学术座谈会,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担任主持人,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作者:杨光斌 王正毅 吴志成 唐永胜 戴长征 赵可金
  • 全文[ PDF 4445842.0 KB ] 2023.10(4):41-79  共有 641 人次浏览
  • 数字化时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
  • [摘要]【编者按】数字化时代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不仅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冲击,而且也为人文社会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了契机,推动着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跨学科、交叉学科的创新与发展。2023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共同主办、信息情报研究院承办的国际会议“中韩智库对话暨中韩人文交流政策论坛”在韩国首尔召开,主题为“数字化时代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发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韩国科...
  • 作者:蒙曼 李中远 姜政汉 蔡跃洲
  • 全文[ PDF 19677337.0 KB ] 2023.10(6):31-67  共有 162 人次浏览
  • 净零碳转轨发展与多赢协同
  • [摘要]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命题,但“双碳”工作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模式、技术与机制体制上的弊端,阻碍了净零碳转轨进程。中国净零碳转轨的提质增速需放弃原有的碳思维,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服务,以能源生产侧与消费侧实现能级转换为支撑,加快推动化石能源的有序退出。从多赢协同的视角出发,净零碳转轨还需加快转变原有的发展范式,夯实原创核心技术,通过能源供需市场“去中心化”、分布式与扁平化发展,加快释放零碳转型的发展动能,为推动中国碳中和进程提供根本保障。
  • 作者:潘家华 魏晓楠 孙传旺
  • 全文[ PDF 1914434.0 KB ] 2023.10(4):80-94  共有 588 人次浏览
  • 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研判、特征事实与影响因素分析
  • [摘要]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语言”。探索中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保持战略主动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指出,减碳目标方面,中国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加大减碳政策力度,以确保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通过加速绿色投资、充分发掘绿色消费潜力,缓解碳约束趋紧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经济转型方面,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实现“相对脱钩”,但未实现“绝对脱钩”,需要警惕“相对脱钩”可能引起的管控放松。能源转型方面,能源结构呈清洁化趋势,但新能源消纳和煤炭清洁高...
  • 作者:史丹 史可寒
  • 全文[ PDF 3069010.0 KB ] 2023.10(4):95-120  共有 518 人次浏览
  • 统筹“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
  • [摘要]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具有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新时代以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能源转型势头良好,能源安全水平得到提升。随着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世界发展大势,中国对新能源的巨大需求以及对能源安全的日益重视,为统筹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提供了良好契机。不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使中国经济增长仍不能与能源消费强脱钩,诸多技术瓶颈仍制约着中国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和高质量发展,一系列体制机制短板和世界能源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大也使中国在统筹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面对上述形势,同时吸取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
  • 作者:张友国 蒋鸿宇
  • 全文[ PDF 3222471.0 KB ] 2023.10(4):121-146  共有 504 人次浏览
  • 数字经济时代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基础现代化的目标与路径研究
  • [摘要]产业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基础决定了一国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主要的协同效应来看,产业基础的内涵可以细分为产业技术基础、产业组织基础、产业创新基础以及产业服务基础四个维度。我国产业基础现代化的目标在于适应国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以及应对全球产业竞争的新格局。与美国相比,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晚。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我国与美国之间技术差距不断拉近,但是集成电路产业基础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面对美国实施的一系列科技霸权行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安全可控水平,可以...
  • 作者:肖旭 戚聿东
  • 全文[ PDF 3308551.0 KB ] 2023.10(4):147-170  共有 544 人次浏览
  • 数字贸易规则谈判与中国利益
  • [摘要]随着信息和数据流动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的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数字贸易规则成为全球经贸治理体系中的重要议题。首先,通过对目前多边框架内的207份WTO电子商务提案、48份WTO“电子商务联合倡议”提案、《WTO电子商务谈判合并文案》进行全样本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美国、欧盟等核心经济体在WTO框架内就数字贸易规则谈判的谈判目的、谈判导向、谈判模式、机制路径、谈判焦点,以及特殊差别待遇原则均存在显著差异。其次,《WTO电子商务谈判合并文案》是WTO未来开展数字议题谈判的基础,反映了核心经济体数字产业发展程度、开放水...
  • 作者:高疆 盛斌
  • 全文[ PDF 1935944.0 KB ] 2023.10(4):171-187  共有 547 人次浏览
  • 气候变化对中东的复合安全威胁及其应对
  • [摘要]中东地区的生态和社会环境十分脆弱,全球气候变化作为长时段和结构性的变量,对中东国家造成“复合型”的安全挑战。沿着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国家稳定与安全的光谱,气候变化逐渐由低政治的环境安全问题转变为高政治的安全议题。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呈现出从直接到间接的转化,形成气候—干旱—社会矛盾加剧以及国际水源争夺两种主要作用机制。中东国家普遍加入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承担相应的气候责任,着力推动减排去碳,发展清洁能源,增强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但中东作为主要的化石能源产地,尚未完成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在参与全球气候...
  • 作者:闫伟 刘爱娇
  • 全文[ PDF 2400334.0 KB ] 2023.10(4):188-210  共有 505 人次浏览
«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