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欧洲老龄社会政策应对及启示——以法国、德国、英国为例
  • [摘要]2021年底中国正式进入老龄社会这一新阶段。欧洲国家在先期进入老龄社会时采取的应对措施可以为我国提供借鉴。本文分析了法国、德国、英国进入老龄社会后面临的社会保障制度压力、长期护理供需不匹配、老年抚养比上升以及劳动力老龄化等一系列挑战;梳理了三个典型国家在应对老龄社会挑战时实施的包括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智慧养老、发展老年教育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鼓励延迟退休、改革养老金制度以及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等在内的一系列应对措施。结合欧洲经验及我国现实,提出了我国在老龄社会阶段应注重健全多支柱可持续的养老保...
  • 作者:杜鹏 韦煜堃
  • 全文[ PDF 1763.0 KB ] 2022.9(6):59-70  共有 1304 人次浏览
  • 晚近欧美老年法研究的理论嬗变及启示
  • [摘要]欧美法学家、法律从业者们围绕“老龄与法律”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逐步构建起老年法学的理论框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和老龄观的发展,欧美老年法研究者开始反思和批评20世纪老年法律实践中的“弱势群体”预设和“年龄歧视”倾向,但也因此陷入“家长主义”和“个人自治”的二元迷思。人权主流化进程为老年法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人权成为调和二元矛盾的绝佳工具,人权标准和实施机制亦蕴含着改革老年法的巨大潜力。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老年法学也应进一步吸纳人权保障理念,化用人权话语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老年人权治...
  • 作者:张万洪 刘远
  • 全文[ PDF 2312.0 KB ] 2022.9(6):71-86  共有 989 人次浏览
  • 老年人意定监护制度的域外考察与本土借鉴
  • [摘要]意定监护制度创设于老年人权益保障领域,比法定监护更加符合老年人行为能力特殊需求与国际社会老龄观转型趋势。意定监护涵盖多元化的基本理念,包括尊重自主决定权、最小限度干预、最佳利益与生活正常化理念,并体现于我国现行民事监护制度之中。理念选择差异决定了意定监护制度最终的规则呈现。域外各国关于意定监护合同主体资格、监护事项范围、监护合同生效、监护开始时间认定及意定监护监督等方面的法规范与法实践表现各异。我国老年人意定监护制度出现较晚,现有法规范相对粗疏,存在意定监护合同成立与生效要件不完整、意定监护开始...
  • 作者:张海燕 苏捷
  • 全文[ PDF 1873.0 KB ] 2022.9(6):87-99  共有 1497 人次浏览
  • 智能化时代美国老年数字鸿沟的现状与启示
  • [摘要]作为全球智能科技的发源地,美国所面临的老年数字鸿沟问题具有代表性。在理论根基上其依然符合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的层次划分,但是在智能化时代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老年数字鸿沟的产生不是单纯的科技问题,贫富差距的拉大、网络素养欠缺和社会配套不完善是重要原因,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在具体领域中,如医疗服务、心理健康、生活娱乐和公共设施使用中表现明显;在弥合手段上,数字包容、适老化改造和智慧养老的实现是层次递进的解决思路。科技的最终目的是普惠、便利和融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科技向善。中国作为智...
  • 作者:周煜
  • 全文[ PDF 2400.0 KB ] 2022.9(6):100-113  共有 1025 人次浏览
  • 西方文化人类学基本理论简析
  • [摘要]100多年来,西方文化人类学形成过众多的学派,提出过许多不同的理论。影响较大的有文化进化论(分为古典进化论和新进化论两种)、文化传播论、历史特殊论、社会决定论、功能理论、文化与人格理论(又称心理人类学理论)、结构理论、文化象征论和族群理论等。本文就西方文化人类学基本理论的要点和特征作一简明扼要的介绍和分析。
  • 作者:何星亮
  • 全文[ PDF 2086488.0 KB ] 2023.10(1):76-96  共有 679 人次浏览
  • 叩问生活之道——散论影像民族志的人类学理想和形式
  • [摘要]本文以近期影像民族志和影视人类学中的一些现象为例,在人类学目标与艺术的关系下讨论“形式”为本的影像民族志。本文所谈的影像民族志“现象”指民族志纪录片“故事—形式化”和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电影中出现的强调“社会情景”现象。这些现象也出现在其他与人类学关联的艺术研究中,例如戏剧的人类学研究等。最后以两个案例来讨论本文所称之“形式”问题:第一个案例讨论“用巫师的语言书写巫技”的影像民族志如何可能;第二个案例则关涉追溯村民自治真相的形式性问题。
  • 作者:朱晓阳
  • 全文[ PDF 2324870.0 KB ] 2023.10(1):97-114  共有 550 人次浏览
  • 论人类学民族志范式的转换与创新
  • [摘要]民族志写作的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学学科本身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民族志学术范式的转换与人类学理论的创新发展密切相关。今后,我们需要建构实践指向为路径的民族志范式,在民族志书写上需要探索新范式和新规范。本文认为人类学理论创新和民族志新范式的建构,应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从学科内部改进传统的民族志研究方法,从而将人类学的理论水平推向新的高度;二是需要积极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成果,促进人类学理论及民族志自身的范式转换和创新发展。
  • 作者:色音
  • 全文[ PDF 1251788.0 KB ] 2023.10(1):115-125  共有 515 人次浏览
  • 论区域社会的主体生成——以中国—东南亚人类学的知域扩展和交互性为例
  •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深化,中国人类学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即如何通过海外社会文化研究来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相互认知,推动区域社会共同体在知识界与大众观念中的成型。在区域社会的形成过程中,需要解决关于认知主体的根本问题——我是谁?你是谁?我们是谁?通过检验近现代中国知识界从“南洋”到“东盟”的区域社会话语的嬗变,以及中国—东南亚人类学界的隔阂与互视,我们将看到自我中心观如何限制了人类学的文化批评潜力。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推动区域社会的主体生成:一方面,需要从知识范畴扩展知域类型,通过跨国区...
  • 作者:龚浩群
  • 全文[ PDF 1886901.0 KB ] 2023.10(1):126-141  共有 518 人次浏览
  • 历史书写应否包含道德评判?——现代史学观念转向一瞥
  • [摘要]1824年,德意志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在其处女作中指出,历史书写需要走出道德训诲的传统,力求“如实直书”,客观治史。20世纪30年代,美国史家查尔斯·比尔德将兰克的信条贬为“高尚的梦想”,此后历史书写能否包含道德评判成为史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血腥和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残暴,现代史家逐渐认定历史的书写必然承载一种道德责任感:史家需要同时面对生者和死者,因此历史与道德紧密相连,无法切割。但与后现代主义理论不同的是,他们并不认为历史书写可以随心所欲;相反,当代史家最新的努力是在摒弃以兰克...
  • 作者:王晴佳
  • 全文[ PDF 2351193.0 KB ] 2023.10(1):203-221  共有 537 人次浏览
  • 当代法国思想三论:动物、技术与日常生活
  • [摘要]在现代学术界,法国思想是一个独特的类别,总是以前瞻与深刻的方式面对世界的新变化,并提出系统的理论。近些年,现代性批判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逐渐消失,法国思想界希望从全新的视野分析这个世界的变化,既包括宏观视野,例如动物与人类中心主义、技术与现代人的处境等,也包括微观视野,例如异化与个体叙事、日常生活与历史本体论等。在创造理论的过程中,法国思想界表现出了多学科的思维,试图消除分科制度所导致的弊端,将现代人的存在状况作为分析前提,从而回应现代人所面临的新情况。
  • 作者:徐前进
  • 全文[ PDF 2415352.0 KB ] 2023.10(1):222-241  共有 553 人次浏览
  • 当代法国思想三论:动物、技术与日常生活
  • [摘要]在现代学术界,法国思想是一个独特的类别,总是以前瞻与深刻的方式面对世界的新变化,并提出系统的理论。近些年,现代性批判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逐渐消失,法国思想界希望从全新的视野分析这个世界的变化,既包括宏观视野,例如动物与人类中心主义、技术与现代人的处境等,也包括微观视野,例如异化与个体叙事、日常生活与历史本体论等。在创造理论的过程中,法国思想界表现出了多学科的思维,试图消除分科制度所导致的弊端,将现代人的存在状况作为分析前提,从而回应现代人所面临的新情况。
  • 作者:徐前进
  • 全文[ PDF 2415352.0 KB ] 2023.10(1):222-241  共有 520 人次浏览
  • 中国之治的价值内涵与世界贡献——兼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 [摘要]“中国之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生动而独特的表达。中国之治超越了西方理论的“政治现代化”路径,破解了现代化和民主化“悖论”。中国之治遵循了制度与道路的规定性,也重视实践的能动性,以相对灵活、及时有效的关键之策推动改革。中国之治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彰显了大国治理的韧性精神与价值追求。在当今世界,中国之治是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理论的有机统一,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样态,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成长的丰厚土壤。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学术视角,跳出西方话语及逻辑假设,提出和回应时代性、民...
  • 作者:张树华 王阳亮
  • 全文[ PDF 1303535.0 KB ] 2023.10(2):62-74  共有 589 人次浏览
  • 认识和把握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三重维度
  •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在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同文明观之争在全球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文明所呈现出的持久稳定与不断创新的有机统一、坚守自主与体现包容的有机统一、追求和平与敢于斗争的有机统一,既是植根于中华文明基因、血脉、灵魂层面的精神特质,也是植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因、血脉、灵魂层面的精神特质,同时还是解读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基业长青的重要“密码”。新时代的中华文明观所展现出的高度的包容与良善、非凡的韧性与...
  • 作者:景向辉
  • 全文[ PDF 1249325.0 KB ] 2023.10(2):75-87  共有 634 人次浏览
  • 中国古代社会的资本治理及其启示——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视域下的资本
  • [摘要]中国古代社会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治理思想和实践。通过对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梳理,我们发现中国古代思想家不仅很早形成了对资本正反作用的辩证认识,而且在传统经济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形成了对民间资本和官营资本的不同态度。与此同时,由于认识到了资本无序扩张导致的政治、经济风险,中国古代政府探索了一套包含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层面的治理措施。传统社会资本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当前我国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 作者:张晓晶 王庆
  • 全文[ PDF 0.0 KB ] 2023.10(2):135-147  共有 562 人次浏览
  • 21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资本运动的新特点
  • [摘要]21世纪全球资本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运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从资本形态看,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资本形态——数字资本,其有望成为数字资本主义阶段的主导资本形态;在生态危机持续加剧的背景下,自然资本被大力鼓吹;金融资本在遭遇挫折后迅速恢复,并与前两种资本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剩余榨取机制看,资本日益脱离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创造过程,转变为食利资本,主要以利息、租金等方式获利。最后,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和金融化的深入发展,资本逻辑全面展开,主导了从日常生活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
  • 作者:胡乐明 李连波
  • 全文[ PDF 1311207.0 KB ] 2023.10(2):148-164  共有 619 人次浏览
  • 反外国制裁的司法维度展开
  • [摘要]域外经验表明,通过处理涉制裁民事纠纷,法院不仅可以为受制裁影响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济,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法院地国反制裁法律的实施效果。现阶段,人民法院在我国反外国制裁体系中的作用尚未得到重视,面临法律制度与规则供给不足、司法理念相对保守及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反外国制裁的司法维度短板日益凸显。鉴于此,须明确和加强人民法院在我国反外国制裁体系中的功能和定位,促进人民法院积极发挥涉外司法权能,在涉制裁民事纠纷中妥善解决外国制裁的定性、管辖权,外国制裁法的域外效力及相关法律冲突和法律适用等事项,不断完善...
  • 作者:霍政欣 陈锐达
  • 全文[ PDF 1519627.0 KB ] 2023.10(2):165-193  共有 632 人次浏览
  • 涉外法治的目标设定与实践原则
  • [摘要]涉外法治应被视为当今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道路上的具有自主创新意义的制度体系设计。这一设计是世界法治文明发展的重要部分,既充分借鉴中国传统与国外的相关经验与做法,充分考虑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制度的结构性特点,又建立在当代中国的客观现实与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倡导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等愿景为涉外法治提供了建设目标;尊重国家基本权利、不断深化多边协调、积极提升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则为涉外法治提供了作业原则。真诚而善意地尊重遵守国际法是在当今大变局的世界中...
  • 作者:何志鹏
  • 全文[ PDF 1298439.0 KB ] 2023.10(2):194-209  共有 555 人次浏览
  • 技术封建主义:科技进步的政治退步——当代西方左翼“技术封建理性批判”刍议
  • [摘要]【提要】在科技加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资本与技术的再次深度合谋产生“技术封建主义”,代表了技术文明的现实悖反与资本逻辑的时代面相。一方面,发达的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繁荣,是人类自由与历史进步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资本主导的科技发展产生了技术封建主义的政治逻辑,使人再度回到抽象的“群体依赖”。技术封建主义本质上是以产权、接口、标准等原则“割据”地重述占有与征用的封建逻辑,是科技进步的政治退步。今天的科技虽然推动了人本质力量的提升、交往能力的扩展和独立自主的获得,但是技术封建主义却现实地表现...
  • 作者:涂良川 潘依林
  • 全文[ PDF 1354314.0 KB ] 2023.10(2):210-225  共有 892 人次浏览
«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