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渐成显学的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
  • [摘要]就学科而言,显学是对服务当代社会实践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学科的俗称。学科是系统化、专门化的知识体系,是通过彰显本学科在特定知识领域规律性认识上的优势而发挥作用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正在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世界经济发展、政治事务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与此同时,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宣传工作“展形象”使命任务的凸显,使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担负的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共产党声音的地位作...
  • 作者:韩强
  • 全文[ PDF 709.0 KB ] 2021.8(2):4-8  共有 2700 人次浏览
  • 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缘起与价值
  • [摘要]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海外学者就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也开始对这些海外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研究,推动了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形成与发展。时至今日,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已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体系进入中共党史党建学者的研究视野,成为国内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前沿学术领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形成既是历史的选择,更是时代和人民的需要。探寻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缘起,阐释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价值,是认识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入门之问,也是推动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向纵深...
  • 作者:田兆臣
  • 全文[ PDF 704.0 KB ] 2021.8(2):8-12  共有 3478 人次浏览
  • 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基本范式
  • [摘要]中国共产党研究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课题,一个世纪来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政治家、新闻记者、学者以及其他各界人士的目光,至今早已成为“国际显学”。由于海外各国和地区不同的历史条件,它们关于中共研究的起点和进程略显不同。如原苏联与俄罗斯、日本等国,因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联系较为密切,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展开了对中共问题的研究。而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出于冷战的需要,其中共研究则兴起于50—70年代。因不同的政治需求和学术路径,各国的中共研究范式也多有差异。①所谓研究范式(paradigm),按照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的说法,是...
  • 作者:管永前
  • 全文[ PDF 940.0 KB ] 2021.8(2):13-19  共有 2668 人次浏览
  • 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形成过程与理论演化
  • [摘要]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理论体系日趋成熟,对其演化逻辑的分析可以总结海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研究态度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塑造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以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海外传播提供新视角与新话语。
  • 作者:刘佳 文吉昌
  • 全文[ PDF 740.0 KB ] 2021.8(2):19-23  共有 2624 人次浏览
  • 新时代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新动向与前瞻
  • [摘要]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就,在对中国发展进行规律性研究的过程中,更多海外学者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他们把解读中共看作理解中国发展的钥匙。新时代海外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不断深入,呈现出新动向。
  • 作者:高晓林 庞敏
  • 全文[ PDF 1074.0 KB ] 2021.8(2):30-37  共有 2816 人次浏览
  • 论赫勒的现代性道德哲学
  • [摘要]赫勒从社会人类学出发,既反对行为主义无视本能的外部环境决定论,也反对“第三思潮”固化本能的自然主义宿命论,强调社会文化(道德)对人的本性(能)的影响,认为本能理论应关注人的潜能的实现。通过阐释现代性条件下的人的境况,赫勒认为现代人拥有双重先验和双重偶然性,注定只能生活在历史性的张力中,只有进行存在的选择,伦理地选择做一个好人,将偶然性转变为自身的命运,才能获得自由。赫勒坚信好人在现代性条件下能够存在,并且能够诉诸个性伦理学成为具有个性的个体。好人既不盲信权威,也不听命于普遍的道德律令,他们独一无...
  • 作者:颜岩
  • 全文[ PDF 1497.0 KB ] 2021.8(2):38-47  共有 2505 人次浏览
  • “数字劳动”平台化的辩证分析
  • [摘要]在社交网络平台化发展中,“数字劳动”有了新的实现机制和表现形式。对“数字劳动”平台化的辩证分析,从用户本身看,既可透过“数据商品”和“平台塑身”窥见其被剥削和自我异化的消极方面,也可从“健康运动”和“社群活动”中发现其自我管理意识增强和回归共同体生活的积极方面,因而要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同时揭示人的技术解放的可能性;再从社会条件看,一种技术应用的普遍性应结合社会形态的特殊性加以考察,即不同于欧美,中国将赋予平台“数字劳动”特定的社会制度和价值导向。
  • 作者:黄铭 何宛怿
  • 全文[ PDF 1408.0 KB ] 2021.8(2):48-56  共有 2666 人次浏览
  • 自然中心主义生态观的批判与新生态哲学的建构
  • [摘要]自然中心主义生态观是对全球性生态问题的一种理论回应,也是对近代主体理性下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自然中心主义构成了当今西方生态哲学的主流,其基本观点是强调尊重自然,恢复原生态的自然平衡。这种生态观在打破人类至上本体论的同时,又引入了一种完满平衡的原初自然的本体论预设,是一种生态乌托邦思想。当代西方左翼思想家齐泽克从精神分析的理论出发,指出了自然中心主义的本体论预设的不可能性,其根本原因在于他认为自然已是破碎的、非平衡的、人化的自然,而非原生态的自然。因此,人们应直面自然之真实,接受人与自然之间的“创...
  • 作者:史凤阁
  • 全文[ PDF 1146.0 KB ] 2021.8(2):57-64  共有 2680 人次浏览
  • 边缘计算对政府治理的影响及其风险消解
  • [摘要]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政治数据的指数级增长以及网络带宽的负荷激增,造成云计算处理能力降低以及响应延迟等问题,难以满足未来政府治理的需要。边缘计算作为新兴的计算模式,能够规避云计算在集中式数据存储和处理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在推动数据权力去中心化、实现政治隐私数据脱敏、提升政府数字治理效能、强化数据权力边界控制等方面作用明显。但技术本身不等同于治理新范式,对政府治理来说,边缘计算也带来了强化“政治黑箱”现象、加剧“政治数据”折损、模糊“数据协同”边界、诱发“数据责任”推诿等重大风险,迫切需要重视...
  • 作者:张爱军 梁赛
  • 全文[ PDF 1377.0 KB ] 2021.8(2):65-73  共有 2566 人次浏览
  • 数字政府建设的内在逻辑与路径构建研究
  • [摘要]数字政府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政府发展新形态,其内在逻辑是以信息技术创新驱动政府数字化运行模式变革和治理理念更新,实现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理,增强政府整体性治理效能。在组织载体设计上,数字政府以“数字信息资源共享”为功能导向,以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另辟组织载体与相关制度设计;在运行机制上,数字政府建设强调在线协作、跨部门协同和线上线下的交互融合协同,实现整体性协同运行的路径建设。鉴于信息技术的工具属性和其他制约因素,数字政府建设需要以相应的制度建设来保障“信息技术创新”与“治理理念创新”的有机融合,实现...
  • 作者:陈娟
  • 全文[ PDF 1469.0 KB ] 2021.8(2):74-83  共有 2599 人次浏览
  • 法律监督:中西范式的进路与分异
  • [摘要]法律监督是国家法治与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法律监督是一种“外置型”监督,重在纠察官邪、肃正朝纲,或弹劾百官、察举非法,是中国历史文化和法律传统的产物。西方法律监督从古希腊继承下来的传统是,权力和权威只有受到有效制约才是合法的。在形式上,西方法律监督以分权为特征,是一种“内置型”监督,限制权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监督形式,作为独立部门的检察监督也是以特定法律效果为前提的。
  • 作者:余少祥
  • 全文[ PDF 1297.0 KB ] 2021.8(2):93-101  共有 2561 人次浏览
  • 代表性官僚制中的性别平等:隔离障碍及影响因素
  • [摘要]社会平等是人类追求的重要价值,而性别平等一般被认为是社会平等的三大范畴之一。对代表性官僚制中社会平等和性别平等的研究,不但把对社会平等的追求从政治领域扩展到行政领域,还推动改变了录用过程中的性别不平等。随着代表性官僚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关注纵向层级和横向部门性别隔离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成为官僚制研究的新热点。关于从个人、组织、制度层面厘清性别隔离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大量分析讨论,对推动社会平等和性别平等问题的改善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 作者:吕芳
  • 全文[ PDF 1284.0 KB ] 2021.8(2):84-92  共有 2599 人次浏览
  • 德国的刑法合法性原理之双重视角及其启示
  • [摘要]在德国,从费尔巴哈到李斯特再到罗克辛,都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论证刑法的合法性,致使德国的刑法合法性原理独具特色。这种理论向度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德国缺乏法律至上传统和在赶超型国家背景下坚持了政府主导型法治。论证刑法的合法性,应当紧密结合本国国情。与德国相比,中国更为缺乏法律至上传统,故更应当从积极方面论证刑法的合法性,激活《刑法》第3条前段规定,提升刑法的理论自觉性;同时,应当继续坚持从消极方面论证刑法的合法性,为罪刑法定原则的有效贯彻提供理论支撑。
  • 作者:苏永生
  • 全文[ PDF 1281.0 KB ] 2021.8(2):102-110  共有 2544 人次浏览
  • 契约主义的代际正义理论
  • [摘要]契约主义是一种阐释代际正义理论的重要理路。高蒂耶依照侧重于“互利”的霍布斯式的契约论构建了一种以“世代之链”为内核的代际正义理论,而罗尔斯和巴里根据聚焦于“公正”的康德式的契约论,分别构建了以正义的储存原则和机会平等为主要内容的代际正义理论。高蒂耶的代际正义理论漠视了代际权力的不平等以及立约者之间的不平等所带来的难题,赋予了情感过重的角色。罗尔斯和巴里的代际正义理论能够部分克服高蒂耶的代际正义理论所面临的困境,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 作者:高景柱
  • 全文[ PDF 1526.0 KB ] 2021.8(2):111-121  共有 2819 人次浏览
  • “回归”抑或“转向”?——国外流动性研究的兴起、发展与最新动向
  • [摘要]“流动性转向”在国外社会科学领域产生广泛影响,也引起中国学者的热切关注。学者纷纷撰文从地理学、旅游学等角度对其进行概述和评析,但仍有两个问题亟待探讨:其一是对流动性“转向”说与“回归”说之辩缺少回应,其二是对2014年之后的国外流动性研究最新进展未做及时跟踪和思考。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比新流动性范式与传统流动性研究的本质区别,论证流动性转向不是对传统流动性研究的回归,而是在流动性发展新形势下做出了重大突破,表现在以下方面:跨越宏观流动与微观流动、人类流动与非人类流动、虚拟流动与物理流动、社会流动性与空...
  • 作者:刘英 石雨晨
  • 全文[ PDF 1577.0 KB ] 2021.8(2):122-132  共有 2616 人次浏览
  • 论哈特和奈格里对共产主义思想的重构
  • [摘要]在近年来西方激进左翼的共产主义思潮中,与巴迪欧等人把共产主义视为先验的假设和规范不同,哈特和奈格里基于当代资本主义现实发展特别是劳动范式的转型,从共产主义的内涵、当代可能性、革命主体以及革命策略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系统性重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共产主义新理论。在全球资本主义面临危机和动荡的今天,他们提出并论证了替代资本主义的一种新的共产主义方案,这无疑为拓展资本主义批判视野、坚定共产主义信心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理论选择。但是由于他们对非物质劳动的过度强调以及其抽象化、浪漫化的...
  • 作者:王金宝
  • 全文[ PDF 1159.0 KB ] 2021.8(2):133-140  共有 2532 人次浏览
  • 凯·尼尔森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的拓展及其局限
  • [摘要]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道德观的长期论争中,意识形态研究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加拿大哲学教授尼尔森所著《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观》一文,在比较辨析宽泛的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的两种意识形态观的基础上,澄清了意识形态概念和世界观及科学的联系与区别;揭示了意识形态起蒙蔽与扭曲作用的视角选择;从意识形态合法性与不合法性的分析导向“道德社会学”的定性;强调在理论体系中把握意识形态的客观性与推进学理的充分性,从而在内涵上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观。由于时代变化与角色因素的影响,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的解读虽...
  • 作者:赵威
  • 全文[ PDF 1157.0 KB ] 2021.8(2):141-148  共有 2570 人次浏览
  • 21世纪美国《每月评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
  • [摘要]《每月评论》杂志是美国极具代表性的知名社会主义独立刊物。进入21世纪,《每月评论》坚持独立思考的学术原则,对资本主义新变化和社会主义新变革敏锐发掘、尖锐批判、激烈辩论、热烈畅想,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突出贡献,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发展、分析帝国主义新世纪新阶段、探寻未来社会主义革命方向等政治学研究领域产出优秀理论成果,为丰富和发展21世纪美国和全球的左翼理论,深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思想,从而引领当前西方左翼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崛起提供重要理论参考和...
  • 作者:符豪 程恩富
  • 全文[ PDF 1410.0 KB ] 2021.8(2):149-157  共有 2777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