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2016年西方当代中国研究新发展探析
  • [摘要]由于中国道路的新发展,以及2016年在英美这两个主要西方国家由民粹主义主导的政府更迭,西方的当代中国研究从学者的立场到与政府政策过程的互动,从研究视角到热议的话题等方面都出现了值得关注的发展和变化。学者们努力为新政府的对华政策出谋划策。敌视中国的观点和学者占明显上风。从研究内容和特点来看,对中国政治的分析围绕着对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领导人展开。对经济的考察以渲染中国所面临的各种困难的中国崩溃论为主。在对中国国际关系方面的考察则是“中国威胁论”挥之不去,而且出现了叫嚣战争的噪音。西方当代中国研究...
  • 作者:刘杉
  • 全文[ PDF 1480.0 KB ] 2017.4(2):72-81  共有 3448 人次浏览
  • 失落、忧惧和迷茫——日本学界眼中的国际秩序转型、中国战略走向和对华政策选择
  • [摘要]近年来,日本对外战略逐渐发生以外向型的进攻姿态为主要偏好的重大转型,在此过程中,日本学界精英以其基于专业角度的观点阐发发挥了重要影响。对当今世界权力转移和中国崛起的问题,日本学者作出解读和预测的主导性范式是现实主义的权力转移和霸权周期交替理论,由此得出的安全、地位困境的观念认知和地缘政治想象,使他们对“历史终结于自由民主”将转化为“自由民主恐被终结”而深感失落和担忧,同时对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战略转型和战略走向抱有极大的戒心和恐惧。然而,中国崛起的行为方式和中共十八大以后的外交理念创新又使他们无...
  • 作者:陆伟
  • 全文[ PDF 2162.0 KB ] 2017.4(2):82-93  共有 3573 人次浏览
  • 地域研究方法与现代中国研究
  • [摘要]美国的地域研究已然式微。受美国的影响,日本大学的地域研究也改为比较研究,地域的特殊性被忽视。但如果分析某具体国家就可以发现,地域研究不仅没有“死亡”,而且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其重要性在现时代甚至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在有关中国的研究上,就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社会的“四个大规模性”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冲击。了解、分析中国社会“四个大规模性”的影响,似乎可以展望中国的未来。
  • 作者:〔日〕天儿慧 〔韩〕吴日焕 安波译 何培忠校译
  • 全文[ PDF 936.0 KB ] 2017.4(4):4-9  共有 3409 人次浏览
  • 美国学者对中国文化战略研究的新视角
  • [摘要]构建文化战略是中国在发展战略机遇期背景下适应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国际社会化的必要举措,也是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然要求。美国学术界日益关注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问题,对中国文化战略的关注程度也不断加深。美国学者通过全面分析中国文化战略的目的、手段、内容等维度,对中国的文化战略进行了整体评估。分析美国学者关于中国文化战略的基本观点,反思我国文化战略的经验与不足,对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作者:仇华飞 张艳丽
  • 全文[ PDF 994.0 KB ] 2017.4(4):10-16  共有 4087 人次浏览
  • 从海外中国经济教材现状看当代中国研究的困境
  • [摘要]系统讲述中国经济问题的海外大学教科书是从经济角度对海外当代中国研究的一种全面总结,可以作为评估海外中国研究发展现状的重要窗口,具有指标性的意义。西方关注的中国道路或称中国模式,实际上主要是“中国经济模式”,也是海外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焦点。当前,有关中国经济的主流大学教科书出现空当,反映出海外当代中国研究在现代学科体制、学术研究结论与中国实际发展的差异程度,以及人才等方面面临的困境。
  • 作者:刘杉 胡丹菲 孙欢
  • 全文[ PDF 1021.0 KB ] 2017.4(4):17-23  共有 3442 人次浏览
  • 国外学者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
  • [摘要]国外学者对中国民族主义的性质与特征、生成逻辑与兴起原因、价值性与发展趋势、网络民族主义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由于研究者的视角与方法不同,导致他们的研究观点存在诸多分歧。整体而言,国外学者的研究体现出对现实政治的关怀、民族主义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特征。与此同时,也存在“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导向、侧重孤立和单向度分析,以及研究框架僵化和变量选择的局限等问题。中国学者应关注国外学者的研究经验与问题,不断拓展与深化研究主题,积极开展比较视野的研究,加强国家与社会互动框架中的...
  • 作者:李保国 林伯海
  • 全文[ PDF 1595.0 KB ] 2017.4(4):24-34  共有 3529 人次浏览
  • 20世纪初西方文化危机中的孔子形象——以德国为例
  • [摘要]20世纪初,西方陷入文化危机,掀起了一场东方文化热,孔子学说重受关注。以德国为例,围绕如何评价孔子,社会各界立场分化,基本形成了尊孔、批孔两大阵营,两派观点也都各有所据。西方重新审视孔子学说,其中蕴含着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与对话,对中西双方意义不同;重评孔子作为一次中西文化对话,其所透出的儒家思想与现代精神、普遍主义与多元主义、东方与西方关系等问题值得关注,对思考当代中国的现代性自我建构与传统文化资源之间的关系或有参考价值。
  • 作者:方厚升
  • 全文[ PDF 1541.0 KB ] 2017.4(4):35-44  共有 3273 人次浏览
  • 近五年国外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动向分析
  •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对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总结一直是国外学术界集中关注的热点议题。近几年国外学者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表现出日益浓厚的研究兴趣,围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与地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与可持续性、中国经济崛起对中美关系和周边国家的影响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多元化认知,体现出不同于国内的研究视角、理论框架和资料来源,但也存在西方中心主义价值取向、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中国学者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应予以认真总结和理性评估,积极构建与中国道路相适应并能与西方交流的理论和话语。与此...
  • 作者:孙钦梅
  • 全文[ PDF 1090.0 KB ] 2017.4(6):54-63  共有 4179 人次浏览
  • 澳大利亚中国研究中的田野调查方法探讨
  • [摘要]随着中澳建立外交关系和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学者进入中国大陆从事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方法成为澳大利亚中国研究界全面接触当代中国社会、认识和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主要手段,拓宽了单纯依赖文献法进行汉学研究和中国高层政治研究的传统领域,使其内容更加贴近丰富多彩的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从而提升了澳大利亚中国研究的整体水平。本文以研究方法作为切入点,回顾澳大利亚中国研究中田野调查方法的运用历史,并对澳大利亚中国研究与澳大利亚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 作者:章立明
  • 全文[ PDF 1085.0 KB ] 2017.4(6):64-72  共有 3413 人次浏览
  • 新公共管理运动影响中国行政改革?——一个海外中国研究视角
  • [摘要]新公共管理运动与中国行政改革是否存在联系?关于这个问题,海外中国研究中呈现出多种研究取向。根据影响程度的认知差异划分,可以归纳为三种研究取向:第一种研究取向认为中国行政改革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扩散或衍生物;第二种研究取向认为中国行政改革与新公共管理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之间是借鉴而非复制关系;第三种研究取向认为中国行政改革只受到内在改革的动力驱动,而非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扩散影响。基于上述三种研究取向,文章重点分析海外学者看待1998年中国行政机构精简改革的观点差异。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对于该问题的观察...
  • 作者:林民望
  • 全文[ PDF 1086.0 KB ] 2017.4(6):73-82  共有 3543 人次浏览
  • 食物主权:全新的政治学概念
  • [摘要]食物主权是国际农民组织“国际农民运动”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强烈批评新自由主义在农业和食物领域的政策主张,反对全球化和农产品自由贸易,主张公平贸易;反对跨国公司垄断世界农业的企图,主张保护农民天然的农业权利;反对妇女在食物体系中的不平等待遇,倡导男女权利平等。食物主权概念也面临很多问题,如理论的清晰度与系统性不足、难以进入国际主流话语体系、尚未得到多数主权国家的政策支持,等等。
  • 作者:徐忱 程同顺
  • 全文[ PDF 1025.0 KB ] 2017.4(6):4-9  共有 3902 人次浏览
  • 国外政治生态学研究述评
  • [摘要]政治生态学是在回应生态环境问题“去政治化”的阐释中兴起的,主要考察和揭示环境变迁背后复杂的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权力关系与博弈,旨在创建一种既彰显社会正义又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替代性愿景。自20世纪80年代政治生态学诞生至今,从以英语国家为主转向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从“人类中心主义的政治生态学”转向“后人类主义的政治生态学”,从“地上的政治生态学”转向“地下的政治生态学”。尽管政治生态学还远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它作为一种环境研究的新方法论,有助于我们从政治维度特别是从资本逻辑批判的视角展开生态环境的研...
  • 作者:蔡华杰
  • 全文[ PDF 1139.0 KB ] 2017.4(6):10-20  共有 4146 人次浏览
  • 当代俄罗斯的比较政治学研究:特点、问题和前景
  • [摘要]当代俄罗斯的比较政治学在苏联解体后出现,虽然相比其他一些国家出现较晚,但学科进步迅速。当代俄罗斯比较政治学的发展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关注当代俄罗斯国家建构进程中的现实问题,侧重于不同国家的社会变迁、社会转型研究,在方法上比较侧重于政治文化分析。本文还对当代俄罗斯比较政治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比较政治学学科的流派、立场、学术影响和未来发展前景作了阐述。
  • 作者:那传林
  • 全文[ PDF 931.0 KB ] 2017.4(6):21-29  共有 3444 人次浏览
  • 西方福利国家政治认同的现实挑战及中国优势
  • [摘要]政治认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与利益优化有着天然关联。福利国家的诞生就是西方社会通过“利益”的优化获得并提升政治认同的救治处方。西方资产阶级利益的至上性决定了福利关注仅仅是“稳定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套装置”。“福利陷阱”是西方福利国家难以逃脱的“怪圈”,也是西方福利国家政治认同的现实挑战。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的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人民的根本利益至上是中国民生政治与西方福利政治的本质差异,这决定了中国具有民生建设与政治认同良性互动的路径优势,也决定了中国不会步入西方式的“福利陷阱”与“福利悖论...
  • 作者:曾楠
  • 全文[ PDF 924.0 KB ] 2017.4(6):30-37  共有 3424 人次浏览
  • 交叉学科取向的国际发展研究:构想、实践与挑战
  • [摘要]人类发展议题的多维性和整体性特质决定了发展研究必须进行多尺度、多层次、多学科的共同探讨。理论构想层面,发展研究应当以学科整合度为评价标准,构成一个从多学科“简单叠加”的初级形态到跨学科“部分整合”的高级形态,再到超学科“一体整合”终极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的知识连续统。实践操作层面,建制化程度较高的英国传统和建制化程度较低的美国传统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引领着交叉学科发展研究的学术走向与政策实践。不过,发展研究在实践中面临着徘徊于多学科到跨学科之间的过渡形态、局限于社会科学内部的有限联结以及依靠少数发达...
  • 作者:方劲
  • 全文[ PDF 1135.0 KB ] 2017.4(6):118-127  共有 3062 人次浏览
  • 理论与范式:面向21世纪的环境社会学
  • [摘要]环境社会学已经发展成为社会学中比较成熟的分支学科。本文回顾了环境社会学的主要理论,界定了环境社会学的核心与边界议题,阐述了环境社会学中的争议和未被解决的问题。环境社会学有两个核心特征:(1)人类与非人类的自然环境之间不可分割;(2)权力和社会不公正在形塑着人类与非人类环境的互动。根据对近年来经典社会学文献的回顾,环境社会学这两个特征也揭示了环境社会学与社会学之间的紧密关联性。由此可以认为,21世纪的环境社会学将会朝着更为稳健、更具跨学科特征和批评性的研究方向迈进。
  • 作者:〔美〕大卫·佩罗 霍莉·布雷姆  柴玲编译
  • 全文[ PDF 1076.0 KB ] 2017.4(6):128-136  共有 3452 人次浏览
  • “中国的面具”:美国新儒学大家狄百瑞思想综论
  • [摘要]狄百瑞是美国新儒学大家,也是欧美汉学界的领军人物。他并不是以“他者”的思维看待中国文化,而是从中国文化内部审视当代美国乃至当代世界。狄百瑞思想的源头是宋明理学,其实际取法对象是黄宗羲和钱穆,两人的民主政治观念以及开放的思想史方法为狄百瑞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狄百瑞在强调古今、中西对话的前提下,突出“自由”与“社群”的重要性,并深入讨论两者的对话关系,以及对当代西方社会的意义。与此同时,他也对宋明理学存在的政治性维度心存疑虑,主张通过“宗教性”改造,以及对“为己之学”的强调,实现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化...
  • 作者:韩伟
  • 全文[ PDF 1359.0 KB ] 2017.4(5):121-129  共有 3322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