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后物质主义文化变迁理论与美国比较政治研究范式
  • [摘要]后物质主义文化变迁理论的研究依赖大规模的调查数据,试图发现经济发展、文化变迁与政治发展之间的逻辑链条。这一领域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个规范性和目的论性的理论范式: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丰富使个人从关注物质安全转向关注自我表达,而这一文化变迁增强了民众关注、参与政治的主观动机,推动了政治的发展变化。后物质主义文化变迁理论对比较政治学中的政治文化、政治心理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也呈现出显著的西方中心主义特征。在20世纪下半叶西方政治学中的以美国和西欧政治制度为标准的“自由民主”规范同构的背景下,后物质主义文化...
  • 作者:王正绪 赵茜
  • 全文[ PDF 1636.0 KB ] 2022.9(1):21-32  共有 1673 人次浏览
  •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强加式客位与西方中心主义
  • [摘要]后物质主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历史、社会与文化的脉络中发展出来,是一个具有特殊文化与政治意味的西方本土概念。尽管该理论具有价值无涉的框架结构,展示了经济发展带动价值转型、价值转型继而促进政治变迁的一般过程,但是填充这一框架结构的核心概念和叙事却透露出浓重的本土关怀。长期以来,后物质主义被视作普适性的理论,用来解释全球各地的文化变迁与政治发展现象。通过分析两种重大的立论错误,本文试图证明后物质主义理论并不具备真正的普适性。第一,强加式客位策略的应用使得跨国/跨文化延伸的视角失真。第二,民主...
  • 作者:庄梅茜
  • 全文[ PDF 1628.0 KB ] 2022.9(1):33-43  共有 1964 人次浏览
  • 论后物质主义价值指标的跨情境可比性
  • [摘要]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操作化,以及常用测量指标是否具备跨国、跨地区可比性,已成为近年来公众意见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全部7次世界价值观调查(1981—2020)为数据源,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从多个价值维度衡量了后物质主义主要指标的跨情境可比性及其相关变量。分析发现,后物质主义几个常用测量指标并不具备跨时空可比性。指标的跨情境差异既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财富分配水平的影响,也存在于不同文化背景之间,这对后物质主义理论的普适性和现存经验研究的方法取向提出了挑战。后物质主义价值应被视为第二次世界...
  • 作者:张汇泉
  • 全文[ PDF 1639.0 KB ] 2022.9(1):44-55  共有 1713 人次浏览
  • 欧洲国家政党民粹化问题研究——以北欧地区民粹主义政党为例
  • [摘要]当前西方多数国家的社会矛盾较为突出,民粹主义政党凭借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回应而崛起,并对传统主流政党发起了挑战。传统主流政党对此做出的反应主要有两种,要么为避免因民粹主义政党所关注的问题在舆论中变得过热而使之受益,选择压制有关议题;要么为排挤民粹主义政党而开始关注外来人口增多等民粹主义政党的核心议题。采取前一种策略的主流政党,被选民认为回避关键问题而导致选票向民粹主义政党流失,采取后一种策略的主流政党则在事实上有一定程度的民粹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化趋势在经济状况相对稳定、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的北欧...
  • 作者:任志江 王卓欣
  • 全文[ PDF 1321.0 KB ] 2022.9(1):56-64  共有 1685 人次浏览
  • 论左翼民粹主义的策略及其不可能性——兼论尚塔尔·墨菲的《写给左翼民粹主义》
  • [摘要]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墨菲认为当前世界已经走向了以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后”政治时代,造成了民主失实与右翼民粹主义盛行的局势。在《写给左翼民粹主义》一书中,她规划了一套左翼民粹主义方案,旨在为左翼政党争夺政治话语权。墨菲的左翼民粹主义策略虽然看起来颇具诱惑性,却并不具备很大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一方面,民粹主义自身内含着某种“暴力性”的倾向,反而有可能引发更大的混乱,导致非民主的结果;另一方面,与右翼民粹主义相比,墨菲的左翼民粹主义策略仅仅围绕着政治话语权而运作,摒弃了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而代之以“人民”“...
  • 作者:孔明安 刘子飞
  • 全文[ PDF 1307.0 KB ] 2022.9(1):65-73  共有 2444 人次浏览
  • 中西方国家治理逻辑的分析与比较——兼论西方国家治理困境的成因与镜鉴
  • [摘要]基于不同的历史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社会制度,中西方在国家治理若干基本逻辑方面呈现出鲜明对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逻辑、市场逻辑、选票逻辑和对抗逻辑主导着西方国家治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则呈现出民本逻辑、国家逻辑、选贤逻辑和协商逻辑交织而成的治理取向。在各自国家治理传统与基本逻辑的交互作用下,西方国家治理的总体性逻辑表现为“二元对立结构中的制衡与分治”,而中国国家治理的总体性逻辑可以概括为“一体多元结构中的协商与共治”。当前,西方国家治理普遍遭遇系统性困境,这是其固有的国家治理逻辑在新环境中演...
  • 作者:卜永光
  • 全文[ PDF 2938.0 KB ] 2022.9(1):74-92  共有 2126 人次浏览
  • 国家治理危机:对21世纪初美国政治的解释
  • [摘要]美国遭遇的系统性挑战是国家治理危机。国家治理危机是指根源于政治体制能力衰退而形成的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性质由相互支持转向相互冲突的过程和状态。从现象上看,国家治理危机表现为一种双重危机,一方面国家与社会之间通过政治体制建立起来的相互支持关系趋于瓦解,整体上转向相互冲突的关系,这就是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危机,另一方面自由民主体制出现了难以克服的障碍,出现了系统性的功能失调,这就是自由民主体制的危机。就实质而言,国家治理危机是政治体制能力的危机,这就是说政治体制作为国家治理赖以发生的支撑框架不能继续...
  • 作者:汪仕凯 张语丹
  • 全文[ PDF 2194.0 KB ] 2022.9(1):93-107  共有 1720 人次浏览
  • 修正还是强化:重访西方民主与经济不平等的关系
  • [摘要]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经济不平等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大,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过去20年里,经济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分析在理论建构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尽管经典政治经济理论构建了一个经济不平等的修正框架,认为民主制度能够遏制并缩小贫富差距,但该观点并未得到实证支持。本文在梳理分配政治最新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与经典理论截然相反的框架——在西方民主国家,经济不平等被政治因素所强化,而不是被修正。基于分配政治在公共民意、政治参与、政党政治与政府回应性四个领域的最新研究,可以发现经济不平等导致政治不平...
  • 作者:严宇 孟天广
  • 全文[ PDF 1626.0 KB ] 2022.9(1):108-119  共有 1669 人次浏览
  • 碳中和发展轨迹的国际比较与中国碳中和发展力研究
  • [摘要]随着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与平均气温的不断上升,碳中和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减排行动的重要组成与发展目标。本文系统总结了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碳排放的主要规律与碳达峰国家的阶段发展特征,并在对比各国碳中和发展差异的基础上剖析了现阶段中国低碳发展的主要难题,阐明了开展碳中和发展力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一套量化评估中国碳中和发展力的特色指标体系。相比之下,中国碳减排路径面临着诸多困难挑战,反映出经济持续增长需要、经济结构全面转型、竞争能力有待提升、协调机制亟待完善与持续减排动力不足五大主要问题。结合低碳发展...
  • 作者:孙传旺 占妍泓
  • 全文[ PDF 1872.0 KB ] 2022.9(1):120-132  共有 1698 人次浏览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影子价格与减排潜力
  • [摘要]在全球经济持续下行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作为推进国际大循环的重要战略平台,不断与沿线国家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并为沿线各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研究沿线国家如何在碳中和趋势下共建绿色丝路,本文基于非参数估计方法,对2000—2019年50个主要沿线国家的碳排放影子价格和减排潜力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沿线国家的碳排放影子价格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碳排放边际减排成本出现波动,但减排潜力呈下降趋势,表明多数国家的环境治理水平得到了持续提高。然而,近些年来碳排放影子...
  • 作者:沈智扬 白凯璇 陈雪丽
  • 全文[ PDF 1543.0 KB ] 2022.9(1):133-143  共有 2219 人次浏览
  • 欧洲跨界河流共治实践及对推进水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 [摘要]实现从传统治水到水治理现代化的转型,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欧洲在治理莱茵河、多瑙河、奥得河三条跨界河流过程中,创造了一套“有机共治”模式,诠释了水治理现代化的要义以及如何实现科学、依法和民主治水的路径,为我国推进水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启迪。而综合各方情况看,当前我国尤其需要切实提高对推进水治理现代化迫切性的认识,不断增强用系统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精细化理念坚决贯彻到每项具体工作中去。
  • 作者:王红艳
  • 全文[ PDF 1579.0 KB ] 2022.9(1):144-153  共有 1625 人次浏览
  • 新形势下俄罗斯气候治理政策的发展演进
  • [摘要]作为全球化石能源存储大国、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俄罗斯作为世界能源大国和排放大国的角色地位不会发生改变。全球气候治理的制度设计以及俄罗斯的地理国情使得它拥有大量碳信用额度和强大的碳隔离能力,无论作为全球碳库还是碳源,俄罗斯都会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集体行动产生重大影响。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国内外政策部署,具有显著的适应而非预防、聚焦本国而非放眼全球的“实用主义气候政策”特征。俄罗斯气候政策受多方因素影响,包括能源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利益、国...
  • 作者:廖茂林 刘元玲 陈迎
  • 全文[ PDF 1089.0 KB ] 2022.9(1):154-160  共有 1840 人次浏览
  • 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的翻译视角诠释
  • [摘要]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诠释多限于哲学领域,研究结论存在学科视角局限。他的理论体系具有多个知识来源,探讨其理论要义须以多学科视角加以观照。翻译学科是其知识源头之一,也是哲学问题的本源,从翻译视角诠释其理论内涵与其思想轨迹和理论体系结构更为贴近,但这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德里达解构思想的基本逻辑可归纳为,以语言意义的不稳定性解构稳定性。他认为,语言具有多义性,这是意义不稳定的本源。翻译提供了两种语言接触的条件,语言接触释放了语言的多义性;“延异”是意义不稳定的根本原因,翻译是意义不稳定的条件。藉此德里达...
  • 作者:吕世生
  • 全文[ PDF 1057.0 KB ] 2022.9(1):161-168  共有 1706 人次浏览
  • 言语行为论在后现代哲学中的最新发展——西方语言哲学方兴未艾
  • [摘要]日常语哲学派的代表人物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论”颠覆了真值语义论和“身教重于言教”传统观念;哈贝马斯进一步将其修补为“交往行为论”,把奥斯汀仅在纯语用层面上论述言语意义的思路提升到社会学层面;福柯和布迪厄基于此发现哈贝马斯之不足:前者继续在社会学层面论述“话语权力论”,后者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论述“符号资本”,他们的研究进一步突出了“语言至上”的社会功能,大大提升了语言(言语、话语)在当今人文社会学科中的地位。正是他们的研究,使20世纪前60年的语言哲学在近半个世纪中得以延续,且不断被推向前沿。
  • 作者:王寅 王天翼
  • 全文[ PDF 1238.0 KB ] 2022.9(1):169-176  共有 1698 人次浏览
  • 人工智能嵌入政府治理的探索及启示
  •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广泛嵌入国家的行政组织体系及治理实践,正驱动政府治理朝着行政决策自动化、公共服务精准化方向转型,同时诱发出权力技术化与技术权力化的双重风险。“算法黑箱”与“算法歧视”的科技异化,导致权力监督与权利保护难题。“算法权力”的异军突起与“技术依赖”的日渐形成,亦挑战政府监管能力与人的主体性地位。以算法公开、权利保护以及技术补充为代表的既有规制路径,因存在整体性欠缺、保护强度偏低、治理弹性不足的局限,难以有效化解人工智能嵌入政府治理的风险。未来,我国有必要通过治理理念规训算法逻辑、合理配...
  • 作者:秦小建 周瑞文
  • 全文[ PDF 2458.0 KB ] 2022.9(2):30-45  共有 1349 人次浏览
  • 美国人工智能的公法规制
  • [摘要]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维护安全、人权保障、程序规制、监管权限、监管机制和责任分配等公法挑战,需要公法规制予以回应。美国人工智能的公法规制体系包含了公法规范体系和权力结构体系两个部分,展现出一种综合性的公法规制路径,将立法、行政和司法相结合,力图构建一种全过程的监管机制。为弥补私法路径之不足,我国有必要提倡人工智能规制的公法路径,将人工智能系统视为一种公权力行使系统,充分且审慎地考量一些国情变量,采取综合性的公法路径来对人工智能进行有效规制。
  • 作者:韩春晖
  • 全文[ PDF 1854.0 KB ] 2022.9(2):46-58  共有 1326 人次浏览
  • 试论美国学者对人工智能法律问题的研究
  • [摘要]美国学者对人工智能法律问题的研究,以人工智能工具体和意识体的区分为视角,主要讨论了人工智能的言论自由、人工智能对权力与权利关系的影响、无人机对隐私权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可否拥有公民权利等宪法问题;人工智能的民事主体定位,能否拥有民事法律权利、承担民事法律责任,拥有和继承财产等民事法问题;控制人工智能风险的责任分工、制定无人机等人工智能体法律法规等行政法问题;人工智能的刑事责任能力、自动驾驶汽车等机器人造成危害结果后如何承担刑事责任等刑事法问题;人工智能可否决定国家使用武力、如何使用武力以及相应责任...
  • 作者:夏勇 尉立坤
  • 全文[ PDF 2090.0 KB ] 2022.9(2):59-72  共有 1451 人次浏览
  • 德国自动驾驶立法评析
  • [摘要]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德国借助自身强大的汽车工业基础和完善的道路交通法规体系,在联邦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欧盟范围内率先开启了自动驾驶立法。2017年至今,德国出台《自动化和互联化机动车交通伦理准则》,修订《道路交通法》,制定《自动驾驶法》,实现了对L3级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规制,内容涵盖自动驾驶系统软件的编程伦理,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界定,机动车保有人、人类驾驶员、技术监督员和汽车制造商的法律责任,自动驾驶汽车中人机交互的场景转换,自动驾驶汽车的数据处理和安全保护以及自动驾驶立法后评估等事项,对...
  • 作者:叶强
  • 全文[ PDF 1917.0 KB ] 2022.9(2):73-86  共有 1679 人次浏览
  • 从批判到行动:大卫·W.奥尔建设性后现代生态思想探颐
  • [摘要]大卫·W.奥尔的生态哲学思想对造成生态危机的现代工业文明进行了批判,体现了整合性的系统思维理念,蕴含着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根基。他从现代教育危机角度分析生态危机,指出现代社会思维认识的偏差,提出有关“生态素养”的教育改革问题,试图唤醒现代人的生物亲缘本能。奥尔从微观和基层出发,发动民众积极参与生态设计及生态社区和生态共同体建设,积极推进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道德化转型,彰显了把生态理念付诸生态行动的乐观态度。然而,生态行动不能局限于教育改革和社区建设,还应该有强有力的政府在发展战略上予以支持。因此...
  • 作者:刘举 王治河
  • 全文[ PDF 1609.0 KB ] 2022.9(2):142-151  共有 1263 人次浏览
  • 国外心理学取向的意识形态研究
  • [摘要]从国外研究看,意识形态一般被视为一组稳定且一致的、被特定群体或整个社会广泛接受的有关何为理想社会秩序以及如何达成这一社会秩序的信念体系。不同的意识形态可视为在平等与变革两个基本价值上的差异化理解的产物。国外研究认为,个体的意识形态立场有着差异化的、稳定的、部分可遗传的心理根源,这种心理根源又源于人类对环境中不确定性和威胁/恐惧的认知差异。本文概括介绍了国外实证研究中社会精英如何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影响普通民众意识形态立场的研究成果,并展示了在意识形态立场形成及其产生的社会后果方面,个体心理特质、意...
  • 作者:马得勇 陆屹洲
  • 全文[ PDF 1969.0 KB ] 2022.9(2):152-165  共有 1258 人次浏览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