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对数字全球化时代未来智慧城市的思考
  • [摘要]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数字全球化中的“智慧城市”(smart city)这一命题进行反思。首先,对“smart city”这个至今尚未完全清晰定义的概念进行语义学上的讨论。其次,从社会学和哲学角度观察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给劳动力带来的影响,讨论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性。由此出发,展望在对人的体力劳动的需求减少到几乎为零的时代,将释放出来的人力投入到个人和集体的自我完善与创造性劳动中去的可能性。我们如何重新塑造人的生活?如何追寻生命的意义?如何在高级人工智能面前保持人的地位?这些都是在规划未来智慧城市时应该考虑的要素。...
  • 作者:大卫·巴拓识 彭蓓 译
  • 全文[ PDF 845.0 KB ] 2021.8(5):74-79  共有 1777 人次浏览
  • 西方学术视域下自由国际秩序危机之评析
  • [摘要]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自由国际秩序陷入危机,是西方学术界新近讨论的热点议题。在这场学术对话中,众多西方学者就自由国际秩序的基本内涵,自由国际秩序危机的表现、根源以及自由国际秩序的未来走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尽管学者们不乏真知灼见,但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所得出的部分结论未免有失偏颇。就其根本而言,自由国际秩序的危机实质上是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危机。在非西方世界崛起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和自由国际主义思想影响下构建的自由国际秩序过度强调国际秩序的有序性,正义性与合理性不足,必然陷入危机之中。
  • 作者:杨卫东 魏鑫
  • 全文[ PDF 1687.0 KB ] 2021.8(5):80-90  共有 1723 人次浏览
  • 西方新自由主义谱系、评析与危机转向
  • [摘要]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主流政治经济实践,主导西方政治经济议程长达40年,它通过放松金融管制、资本自由化和私有化政策扩大经济精英阶层的权力。尽管新自由主义支持者颂扬自由市场、自由贸易、消费者自由选择等优点,但其政策效果恰恰相反,通常会导致由商业大亨控制的保护主义市场,他们利用政府扩大影响力,维护资本食利市场,造成社会不平等加剧、财富差距加大。新自由主义的弧线遵循了历史上常见的模式,一俟经济金融危机发生即陷入困境。尤其是经过美国近两届政府相互碰撞跌宕后,新自由主义转向走到关键当口。须全面认...
  • 作者:戴维来
  • 全文[ PDF 2299.0 KB ] 2021.8(5):91-104  共有 1665 人次浏览
  • 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演进及新旧体系的特征差异比较研究
  • [摘要]以《巴黎协定》为代表的新气候治理体系取代了以《京都议定书》为代表的原有气候治理体系,在全球气候治理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将30多年来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详细梳理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气候大会和重大事件,总结和评论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清晰展现了主要国家的利益诉求变化导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的转变。相比之下,新气候治理体系有其独有的特征:“自下而上”的新机制、共同领导和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总之,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和紧迫,各国减排责任分担矛盾诸多,气候谈判复杂且艰难,新旧体系各...
  • 作者:张中祥 张钟毓
  • 全文[ PDF 2051.0 KB ] 2021.8(5):138-150  共有 1787 人次浏览
  • 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兼评《生态治理现代化》
  • [摘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生态危机及其治理问题为中国人所关注。《生态治理现代化》一书着眼于新时代中国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要议题,从生态主义、绿色发展、生态商业、网络社会等多个维度勾勒出了中国生态治理的场域,提出从内外系统实现政府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最后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论述如何实现政府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该书不仅使中国生态治理变得更为具体化、可操作,而且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及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 作者:唐玉青 金太军
  • 全文[ PDF 613.0 KB ] 2021.8(5):151-154  共有 1551 人次浏览
  • 布伦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及其引发的思考
  • [摘要]布伦纳在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中,发现与马克思文本中先后两种不同的过渡理论相关联的两种历史唯物主义模式,并发展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新的解读方式或路径。布伦纳的解读在反对任何形式的先验历史观或者历史决定论方面贡献卓著,但其缺失在于仅强调历史主体的能动性观念,而未能揭示马克思自《德意志意识形态》以来所发展的基于精确科学的决定论逻辑,即未能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逻辑互动关联的视角理解马克思。
  • 作者:吴书林 宋凯旋
  • 全文[ PDF 1050.0 KB ] 2021.8(6):116-122  共有 1795 人次浏览
  • 空间优位与认知图绘——詹姆逊的后现代空间理论评析
  • [摘要]弗里德里克·詹姆逊既是一位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也是一位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论战的背景下,詹姆逊的后现代空间理论应运而生。他认为,现代社会是由时间体验主导的,后现代社会是由空间范畴主导的,特定的空间转换可以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区分开来。进而言之,现代主义是时间性的,而后现代主义则是空间性的。由此,在研究后现代主义的过程中,詹姆逊对空间尤为关注,形成了其后现代空间理论。詹姆逊的后现代空间理论强调空间优位,有其自身的形态和特征,能够以“认知图绘”加以把握,为我们研究后现代社...
  • 作者:胡建
  • 全文[ PDF 1257.0 KB ] 2021.8(6):123-130  共有 1862 人次浏览
  • 找回人民:塔克对人民主权学说的重释及其当代意义
  • [摘要]当代西方民主国家正陷入“寡头资本主义”和“右翼民粹主义”双重困境之中。这两种现象往往相辅相成:当代表制腐化为一种自我赓续的寡头制时,大众对建制派的仇恨情绪很容易被极右翼势力点燃和激发。塔克认为,这一双重困境由主权人民的“无力感”所激发。由于自由主义式人民主权学说将“人民”拟制化为仅能通过代表而行动的“虚拟实体”,从而导致大众缺少对寡头政府进行直接民主控制的制度性渠道,因此塔克认为,只有在主权层面重新“找回人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方民主的困境。塔克相信,人民主权权力的制度化与程序化既可以帮助大众...
  • 作者:郑荃文
  • 全文[ PDF 1672.0 KB ] 2021.8(6):131-141  共有 1695 人次浏览
  • 格伦·劳里的经济学思想评介
  • [摘要]格伦·劳里是美国当代杰出的经济学家,善于用严谨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方法来分析经济和社会问题。他在福利经济学、博弈论、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自然资源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首创性和开拓性。他致力于研究种族收入不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效促进种族平等、完善平权措施的建议;他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稀缺自然资源问题、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问题;他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合会的经济效益。劳里的研究是理论与现实结合的典范,他以经济学理论服务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本文通过...
  • 作者:胡宏兵 高娜娜
  • 全文[ PDF 1436.0 KB ] 2021.8(6):142-151  共有 1694 人次浏览
  • 从信息全球化到信息地缘政治:互联网思维逻辑的演进与趋势
  • [摘要]2020年8月开始,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互联网品牌抖音、微信等进行强购和打压,折射了当下互联网思维逻辑体系的深刻嬗变。互联网思维从最初作为被建构为共同信仰的“信息全球化”,走向了国家之间互相竞争与对抗的“信息地缘政治”。其特征也从最早的网络自由、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转向了零和博弈、冷战思维、争夺战略制高点。其变化的根源来自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近年来,中美关系从对话与合作走向竞争,互联网行业间的自由互助逐渐演变为激烈竞争,甚至在一些领域呈现为对抗模式。在全球化时代建构而成的、带有明显西方痕迹的互联网...
  • 作者:马立明
  • 全文[ PDF 2046.0 KB ] 2021.8(6):84-95  共有 2192 人次浏览
  • 网络政治时代美国总统新闻管理策略的转变
  • [摘要]美国总统通过管理媒体与新闻,最大限度地呈现其积极正面的形象,同时最小化负面信息,是其领导力的核心内容。本文系统阐述了政治新闻管理的概念与理论,重点讨论在网络政治时代美国总统的主要新闻管理策略及其运用方式的变迁。在不同政治传播环境下,小布什、奥巴马以及特朗普在新闻管理上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美国总统新闻管理策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特定的国内外政治环境、新闻环境以及总统个人风格等。从小布什、奥巴马到特朗普,他们都试图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采取适合自己及其所代表政党的针对性新闻管理策略。在政治极化...
  • 作者:易妍
  • 全文[ PDF 1318.0 KB ] 2021.8(6):96-104  共有 1703 人次浏览
  • 中西政治视觉修辞的表征差异探析——基于“一带一路”短视频的阐释
  • [摘要]“一带一路”短视频群是政治视觉修辞的典型代表。运用幻想主题分析法和接受美学分析法对优兔(YouTube)平台上中西方典型的“一带一路”视频数据进行表征分析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中国政治视觉修辞运用对比、因果、递进的图形逻辑,引发观者对“真理”概念的关注与肯定;西方则通过隐喻、二元结构、互文性与连贯性方式,奠定幻想主题的深层反讽结构,反映出意识形态偏见。中西呈现三组显著差异:审美感性与科学理性;情绪化的政治认同与离间性的政治认同;简单归因与复杂归因。理想的政治视觉修辞亘古不变的价值观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 作者:刘晶
  • 全文[ PDF 1856.0 KB ] 2021.8(6):105-115  共有 1635 人次浏览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