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服务:思想的历史演变与国际社会新定位
  • [摘要]从服务经济思想发展史看,人类对服务的认识经历了从服务—服务经济—服务型社会的演变;对服务与经济增长的认识经历了从非生产性—成本病—增长的进化;对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关系的认识经历了融合—分离—再融合的变化。近期国际社会又重新定位了服务在全球价值链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服务思想的历史演变使我们认识到今天人们热议的“再工业化”、“工业40”、制造业回归不是对服务业和服务型社会的否定,也不是回到过去工业化的形态,而是通过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与协同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创造人类生活的新福祉。
  • 作者:赵瑾
  • 全文[ PDF 1573.0 KB ] 2019.6(2):41-51  共有 2893 人次浏览
  • 混合治理:全球产业治理的一个分析框架
  • [摘要]传统全球产业链治理的理论主要关注私人行为体主导治理的功能,然而有必要重新审视国家行为体在全球产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全球产业治理呈现出从私人治理走向由跨国公司、多元利益相关者和国家构成多元治理主体的混合治理趋势。本文建立了全球产业治理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对全球产业中私人行为体和国家行为体的治理作用进行梳理,厘清全球产业混合治理中行为体的互动关系,分析全球产业混合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提出中国参与全球产业治理的策略。
  • 作者:陈伟光 袁静
  • 全文[ PDF 1851.0 KB ] 2019.6(2):52-64  共有 3124 人次浏览
  • 欧盟宏观审慎政策的进展与效果评析
  • [摘要]由于受到危机的冲击以及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欧洲国家的宏观金融风险出现了新的特征。在此背景之下,欧盟参照货币政策体系构建宏观审慎政策体系。除了建立针对银行体系的政策工具与措施以外,宏观审慎政策在非银行部门、跨境交易以及早期干预方面也有所加强,并扩大了欧盟和欧洲央行的统一监管权力。宏观审慎政策具有有效性和灵活性,有助于银行去杠杆化的实现,并推动欧洲未来金融结构进一步演变,但无法消除欧元区主权债务风险与银行体系风险相互关联的隐患,而权力分散、协调成本过高、面临政策独立性考验等问题也有待进一...
  • 作者:汤柳
  • 全文[ PDF 1522.0 KB ] 2019.6(2):65-74  共有 2890 人次浏览
  • 信任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个研究综述
  • [摘要]信任是经济构建和有效运行的“润滑剂”,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贸易摩擦日益严峻的关键时期,信任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凸显。本文系统梳理了经济学视角下信任的界定及定量测度,以及信任影响经济增长、贸易发展和金融投资的最新文献。研究表明,学界对信任的经济学解释尚不统一,但在实证研究中普遍采用基于社会性调查数据测算信任水平;信任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改变消费偏好等机制影响经济发展。另外,本文还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作者:曾燕萍
  • 全文[ PDF 972.0 KB ] 2019.6(2):75-81  共有 3344 人次浏览
  • 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 [摘要]教育是提高综合能力、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一条根本途径。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系统性地扩大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的作用,政府深度介入和支持教育扶贫领域,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政策体系和资助模式。本文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划分全生涯教育阶段,深入分析美国、日本、英国和北欧国家等发达国家阻断代际贫困的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展现其具体措施和独特的细节,梳理其核心特征与共性规律。在此基础上,建议根据现实需求和财政承受能力,对我国教育阻断代际贫困资助政策体系进行精细化和系统化升级,增加学前教育支出,...
  • 作者:闫坤 孟艳
  • 全文[ PDF 2369.0 KB ] 2019.6(6):74-88  共有 2848 人次浏览
  • 国外智力资本研究综述及展望
  •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智力资本作为企业的重要价值驱动因素,在提高组织绩效、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智力资本研究也成为关注的重点。本文从智力资本的理论和实务发展入手,对近年来智力资本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首先,系统阐述智力资本的定义和分类;其次,从不同层面出发,总结并分析智力资本的评估方法;再次,概括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现状、规范框架以及智力资本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最后,剖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展望未来的研究。
  • 作者:李连燕 王伟红
  • 全文[ PDF 1229.0 KB ] 2019.6(6):89-97  共有 2688 人次浏览
  • 国外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研究的理论焦点、立场分野与研究局限
  • [摘要]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推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各国学界和智库高度关注并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话语角度阐释了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内涵,分析了新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模式变革、工作形态转变和组织模式变革的规律与趋势,论述了新科技革命下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演化态势。总的来看,各国学界在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会创造就业还是破坏就业、会损害社会公平还是增进普惠、是否会挑战人类伦理等论题上存在一定立场分野,在研究方法、研究论域和对策建议等方面尚存一定局限。
  • 作者:孙璇 吴宏洛
  • 全文[ PDF 1615.0 KB ] 2019.6(6):98-108  共有 2911 人次浏览
  • 气候变化与世界贫富差距
  • [摘要]气候贫困是一个严重而亟待解决的问题。气候冲击引起的收益和成本是分布不均的,同时,气候变化会对劳动生产率和人才流动产生差异性影响,也会不成比例地改变各国的比较优势和运输成本。这些影响使得高纬度的发达国家和低纬度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如要缩小贫富差距,应该从相对贫困的国家入手。相对贫穷的国家在短期内要借助国际气候合作组织,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长期则须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 作者:罗良文 茹雪
  • 全文[ PDF 1497.0 KB ] 2019.6(6):109-117  共有 2816 人次浏览
  • 俄罗斯汉学范式的形成:19世纪知识精英的中国观
  • [摘要]本文主要从19世纪俄国的东方扩张政策,欧洲中心主义观,中国中心主义观,中俄关系、中俄美关系对于未来世界秩序的主宰等方面,阐述以ВП瓦西里耶夫与СМ格奥尔基耶夫斯基为代表的19世纪俄国知识精英的中国观,以期深入探讨19世纪俄罗斯知识精英眼中的中国、俄罗斯对于中国的思想认知以及俄罗斯学院汉学范式的发展。
  • 作者:张冰 〔俄〕А罗曼诺夫
  • 全文[ PDF 1281.0 KB ] 2019.6(4):59-70  共有 3050 人次浏览
  • 印度汉学研究的百年流变及前景展望(1918—2018)
  • [摘要]从1918年加尔各答大学开设以东方学①研究为导向的汉语课程至今,印度汉学研究已历经百年发展,其间交织着世界历史中的中国移民潮、大国关系以及地缘政治等复杂因素。虽然早期的印度汉学研究与欧陆东方学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地缘政治与地缘文化的因素使得印度汉学研究呈现出独特的走向与特点,而我们也可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作者:章立明 周东亮
  • 全文[ PDF 1176.0 KB ] 2019.6(4):71-78  共有 2996 人次浏览
  • 荷兰的中国学研究:现状、焦点与评价
  • [摘要]从时间线上来看,荷兰研究者们有关中国故事的知识生产历史悠久。从早期荷兰汉学家对古典中文、翻译、宗教的兴趣到20世纪前后对中国的人类学研究,再因20世纪7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和随之而来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荷兰的中国研究已不再仅仅是少数汉学家的事,研究中国的机构越来越多,研究的重心也转向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等问题。当下,荷兰的中国研究主要对中荷经济关系、中国与世界(尤其是欧盟其他国家)的关系以及中国共产党及其组织内部问题十分关注,其实质是转向了对中国政治的关注。研究方法上也从以往重历史...
  • 作者:陈媛
  • 全文[ PDF 1183.0 KB ] 2019.6(4):79-87  共有 3101 人次浏览
  • 德国智库涉华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启示(2005—2018)
  • [摘要]德国智库最初将中国视作经济大国,而后看到中国崛起不可逆转且会长期持续的趋势,认为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性大国,中国崛起会给世界带来政治经济方面的挑战,但对德国而言也有机遇。德国智库认为,作为一个地区大国,作为文明力量,在中德关系中德国应以合作和妥协代替对抗和遏制,不以自身的价值优越感去要求对方,实现共同成长。但德国智库在视中国为德国经济发展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机遇时,也强调价值观问题和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维护本国利益,突出中国给德国、欧洲带来的挑战。德国智库对中德关系的积极作用还有提升空间。
  • 作者:于芳
  • 全文[ PDF 1315.0 KB ] 2019.6(4):88-97  共有 3084 人次浏览
  • 海外中国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新中国70年:海外中国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 [摘要]站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时间节点上,全面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可以从他者的眼光审视新中国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更加客观地认识和总结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而更深入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新中国70年:海外中国研究”学术研讨会从多学科背景探讨了海外对新中国70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研究。
  • 作者:郭斌慧 傅慧芳
  • 全文[ PDF 1175.0 KB ] 2019.6(3):142-146  共有 3253 人次浏览
  • 当代西方协商系统理论的兴起与主题
  • [摘要]协商民主的系统转向使得协商系统理论得以兴起,并成为第四代协商民主的标识。当前,协商系统理论家从功能认知、构成要素、边界区隔、分析框架、研究方法、规范原则等方面对协商系统的基本主题进行了积极的富有成效的探讨;并围绕着大规模协商与协商概念扩展、系统内部的分工与反直觉的结果、协商标准的连续统一体与协商理想、协商系统理论上的吸引力与实际运作中的问题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学术争论。协商系统理论和实践将在这些学术争论中不断克服缺陷,发挥系统优势,以实现大规模协商理想。
  • 作者:佟德志 程香丽
  • 全文[ PDF 2340.0 KB ] 2019.6(1):88-104  共有 3144 人次浏览
  • 冷战后美国的俄罗斯学:转型与多样化发展
  • [摘要]俄罗斯学作为一门综合研究俄罗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学科,在多数国家都受到重视。冷战后美国的俄罗斯学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转型与多样化发展阶段。随着研究对象和范畴、研究资源的获取途径与研究队伍的变化,当代美国俄罗斯学在转型过程中开始逐渐摆脱传统研究范式的影响,在体裁、理论、方法论、研究主题等方面呈现出新特征,继续推动着当代美国俄罗斯学的发展。
  • 作者:万青松
  • 全文[ PDF 1836.0 KB ] 2019.6(1):105-117  共有 2863 人次浏览
  • 从全球主义到现实主义:地缘经济学的发展和新趋势
  • [摘要]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地缘经济理论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经济合作带来的地缘政治影响:从全球层面强调经济相互依赖替代现实政治,从区域层面强调经济一体化取代大国争霸,从国家层面强调能源等非传统安全合作对国界的消弭。在西方经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危机和中美实力逐步接近后,传统现实政治从三个层面在地缘经济学中回归:在反全球化浪潮下更加强调相对收益,在区域合作中倡导重商主义,以及现实政治的考虑超越传统安全合作。
  • 作者:叶成城
  • 全文[ PDF 1573.0 KB ] 2019.6(1):118-128  共有 3847 人次浏览
  • 政治学研究的国际进展与新时代中国政治学发展——基于政治学165种SSCI期刊的分析
  • [摘要]政治学研究的国际进展是中国政治学走向世界一流的方向标,然而国内对借以了解其走向格局的政治学SSCI期刊知之不多。本文以2017年全球165种政治学SSCI期刊为样本,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其发展变化、学科优势、基本构成、影响位序、关注主题和办刊规律,呈现了国际上政治学研究的历史演变、发展进程、主要议题、关注领域、学科格局和未来走向。由此得出基本结论:第一,政治学研究具有以核心期刊为工具进行相关主题分析的传统,价值明显但样本数量偏少;第二,近代政治学研究的历史及其期刊创办历史较长,130余年来高水平期...
  • 作者:张大维
  • 全文[ PDF 1300.0 KB ] 2019.6(3):79-91  共有 3573 人次浏览
  • 近十五年应用逻辑研究的发展脉络、前沿选题及其启示——基于国外《应用逻辑杂志》的内容分析
  • [摘要]创刊于2003年的《应用逻辑杂志》,是国际逻辑学界公认的权威英文期刊之一。本文通过对《应用逻辑杂志》创刊以来所载文献内容的分析和部分具有代表性文章的介绍,试图勾勒出西方近15年来应用逻辑的研究进展、学科动态和前沿领域,进一步讨论其对我国逻辑学研究的意义。希望能借此给国内学者介绍一些新观点和新概念,并激发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学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 作者:孙雯
  • 全文[ PDF 1210.0 KB ] 2019.6(3):92-99  共有 2844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