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交往与亚非欧文明互学互鉴——“国际儒学论坛”科伦坡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摘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密切联系东方与西方、贯通亚非欧以及拉美地区的主要通道。它为促进各国各地区的发展、东西方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以及人类共同进步与和谐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国际儒学论坛——科伦坡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多学科、宽视域背景下探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交往与亚非欧文明互学互鉴,会议讨论的重点包括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间历史交往与相互影响,古代丝绸之路互通、互学、互鉴的优秀传统与历史经验,21世纪“一带一路”的基本内涵、现实意义、深远影响以及未来发展,儒学文化在古代...
  • 作者:马仲武
  • 全文[ PDF 694.0 KB ] 2018.5(2):147-150  共有 3101 人次浏览
  • 国际实践研究: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新议程
  • [摘要]在哲学和社会学转向的推动下,国际关系研究发生了实践转向。实践是适当绩效行动的实施,是有规律的行动,是能被社会识别的适当绩效行动。国际实践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项新议程,它以实践为本体,超越了范式间不可通约的原则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联通了施动者与结构、物质与理念、反思性与背景性、变化与稳定。它把实践作为世界存在的形式和发展的动力,强调背景性知识在实践中的作用,实践不但依赖并改变社会结构,而且会产生改变社会结构的主体施动性。国际实践研究的要素包括实践本体、国际实践的变化、实践主体、背景知识、社会...
  • 作者:方曙兵
  • 全文[ PDF 984.0 KB ] 2018.5(2):104-110  共有 3341 人次浏览
  • 国外后民主理论研究:发展脉络、相关争论与学术启示
  • [摘要]近些年,伴随着西方民主运行失常的事实,学界重新开始了对民主的反思。其中,采用后现代主义叙事方式的“后民主”理论成为辩论的焦点。后民主理论认为民主制度的演化遵循抛物线式的轨迹,而当前西方民主恰处于下行阶段,即后民主时代:徒有民主制度之表,无民主运行之效。主要原因有四点:后工业社会对政治体系的冲击;经济全球化是后民主最明显的推动力;政党的极化推动了后民主的发展;公共服务私有化助长了精英的权力。同时,后民主理论也给出了药方:限制企业精英的权力;启动政治实践的改革;激发政治参与的热情。虽然后民主理论仍面...
  • 作者:王建新
  • 全文[ PDF 1051.0 KB ] 2018.5(2):111-117  共有 3465 人次浏览
  • 哥本哈根学派应用于安全观研究的方法论价值
  • [摘要]冷战后国家安全观理论研究深陷困境。首先,安全观研究的范围过于庞大;其次,安全观作为一种观念的存在,如何研究其形成演变的过程,也是研究难点;最后是如何界定安全观具体的分析对象和着重点。迄今为止,国际政治领域尽管流派纷呈,但还没有出现专门研究安全观的理论学说,也未曾对上述问题予以回答。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了哥本哈根学派,虽然该学派主要从事地区安全研究,但其理论工具值得借鉴,应用于安全观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破解安全观研究的难点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 作者:孙叶青
  • 全文[ PDF 906.0 KB ] 2018.5(2):118-123  共有 3350 人次浏览
  •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思想简评
  • [摘要]作为批判理论的创始人和促进历史唯物主义进入学院派研究的关键人物,霍克海默在学术界并没有得到与其地位相匹配的关注。本文通过梳理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源起、思想方法和理论目标,分析其理论中关于理性和宗教、唯物主义和神学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强对霍克海默思想的研究,对理解批判理论的发展路径和辨明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边界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 作者:黄璇
  • 全文[ PDF 1025.0 KB ] 2018.5(2):124-129  共有 3565 人次浏览
  • 非马克思主义者齐泽克——齐泽克意识形态思想述评
  • [摘要]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应自觉廓清非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界限。斯拉沃热·齐泽克着眼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后意识形态的神圣形象和时代幻觉,试图通过对当代意识形态犬儒主义的合理化阐释来诊断作为符号秩序的意识形态生活。一方面,齐泽克将异化关系内化为主体自我身份来美化资本主义社会,用精神分析式的意识形态分析取代经济结构分析,以否定意识形态得以构建的现实内容,误读了马克思的证明逻辑;另一方面,齐泽克用微观心理研究范式补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宏观叙事,在深化马克思意识形态与主体关系的同时,提供了更多...
  • 作者:彭均国 王桂艳
  • 全文[ PDF 1063.0 KB ] 2018.5(2):130-136  共有 5204 人次浏览
  • 自由主义:实质、危害及消解——基于萨米尔·阿明自由主义批判理论的分析
  • [摘要]在阿明看来,自由主义不论是其古典形态还是当代形式,都是在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意识形态服务,并且向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灌输一套抽象的人权和发展理论,腐蚀其人民思想和国家意志,毒害其民族精神,阻挠其追求平等、自主、繁荣的现代化发展之路。而作为自由主义对立面的马克思主义,则是消解自由主义“病毒”的特效“解毒剂”。当下中国正处于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关键时刻,阿明的自由主义批判理论对于我们认清自由主义的实质,防范其危害,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依然具有现实的启示价值。
  • 作者:曹文宏
  • 全文[ PDF 1556.0 KB ] 2018.5(2):137-146  共有 3008 人次浏览
  • 中国如何挑战硅谷
  • [摘要]
  • 作者:菲利普·施塔布 等
  • 全文[ PDF 335.0 KB ] 2018.5(2):155-156  共有 2585 人次浏览
  • 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家庭支持政策的经验及其启示
  • [摘要]在人口低生育水平越来越成为世界性难题的背景下,一段时期以来,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从政府层面着手,加大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形成了包括家庭生育服务、儿童照料、育龄家庭补贴等方面及其相关配套措施的家庭支持政策体系,以期通过多元化的支撑项目达到提高总和生育率的目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家庭支持政策的做法和成效各有不同,但为应对人口低生育水平而实施的家庭支持政策恰当的时期选择、完备的组织机构、健全的政策法律体系、多元化的支撑项目以及充足的经费保障,对长期以来处于人口低生育水平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作者:汤兆云 邓红霞
  • 全文[ PDF 961.0 KB ] 2018.5(2):36-42  共有 3482 人次浏览
  • 西方家庭抗逆力的新发展:范式演变与争论
  •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家庭抗逆力的研究范式实现了四个转向:一是从个人主义方法到系统取向的转变;二是从致病性取向到健康本源性取向的转变;三是从静态结构到动态过程的演变;四是从微观视阈到生态视阈的转向。范式演变丰富了家庭抗逆力理论的意涵,提升了各个学科针对特殊家庭干预的策略与路径,也在不断演变中备受争论。一是家庭抗逆力尚无一致的定义,导致研究方法上的操作化难题和评估障碍;二是家庭抗逆力面临文化适应难题。
  • 作者:刘芳
  • 全文[ PDF 1494.0 KB ] 2018.5(2):43-52  共有 3327 人次浏览
  • 福利研究新视角:可行能力的理论起点、内涵与演进
  • [摘要]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自身的福祉,因此人类福利状态成为众学科共同关注的话题,而福利的复杂性使得传统的福利研究视角在审视人类福利状况中存在着各种困境。可行能力立足于与传统福利研究理论的对话以及对其的批判,提出以“能力”取代传统福利的效用观,呈现基于自由的福利考察视角,认为福利测量的基础是一个人选择有理由珍视的生活的实质自由,为社会福利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可行能力概念的模糊性促进了理论的多元演进,理论核心内涵、评价维度、清单列表和评价方法在争辩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一定的共识。理论争辩与经验研究...
  • 作者:姚进忠
  • 全文[ PDF 2107.0 KB ] 2018.5(2):53-67  共有 4039 人次浏览
  • 老龄化如何成功?——国外成功老龄化研究的取向与评述
  • [摘要]“成功老龄化”作为当前人口老龄化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受到了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最近30多年里,研究文献日益增多。“成功老龄化”这一概念首先是在美国提出的,重点关注的是老年群体在老龄化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成功”。相比以往描述老龄化状况的术语而言,这一概念更为全面且更具有导向性和可操作性。已有的研究主要是从结果取向、过程取向和预防性应对取向三种分析路径,展开对“成功老龄化”的系统阐释。“成功老龄化”概念及其分析框架,全面回答了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个人和国家层面应该如何应对,对当前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
  • 作者:熊波
  • 全文[ PDF 1223.0 KB ] 2018.5(2):68-76  共有 4118 人次浏览
  • 国外大都市治理模式探讨:一种理论分析途径
  • [摘要]大都市治理意味着公共服务公平而有效供给的制度和组织安排。本文提出了公共服务供给的子整体理论,子整体意味着一种类型的公共服务对应于一种类型的供给组织。进一步讲,子整体体制呈现出多层级和多中心治理(复合治理)模式;在其中,子整体可以呈现出四种尺度的排列组合,它们是:(1)伙伴关系化尺度;(2)网络化尺度;(3)嵌套化尺度;(4)异层级化尺度。大都市治理可以理解为一种复合治理模式。由于许多国家不存在大都市政府,国家治理与地方自治(社区治理)的复合导致了大都市治理模式的扁平化。
  • 作者:张昕
  • 全文[ PDF 1075.0 KB ] 2018.5(2):4-11  共有 3387 人次浏览
  • 全球化语境下城市治理的复合层次与实践创新——以大都市城市更新为例
  • [摘要]&nbsp;当前城市发展进入更加全球化、复杂化、复合化的阶段,城市化进程中诸多问题的显现也倒逼着城市治理的实践创新。现代城市的治理结构与治理体系的完善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发展与现代文明建构的能力与水平。本文首先梳理了城市治理概念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再依据不同的空间尺度及边界划分了城市治理的复合层次,最后以大都市城市更新实践为例分析了城市治理的创新趋势。
  • 作者:钟晓华
  • 全文[ PDF 1191.0 KB ] 2018.5(2):12-19  共有 3304 人次浏览
  • 巨型城市社会救助制度国际比较研究——来自上海低保模式和首尔市民福利标准的经验
  • [摘要]巨型城市对于福利国家的形成、维持和发展作用显著。本文聚焦于地方性社会救助,以区域公共管理与公共经济为视域,对中国上海与韩国首尔这两大东亚巨型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者在救助水平、救助对象准入口径、救助福利资金来源以及地方性特色专项救助制度设计上存在差异化选择,继而从地区福利社会构建思路及其政治经济背景等方面对上述差异作出理论解释。研究认为,巨型城市社会救助制度设计应该在符合区域内部和国家整体政治经济状况的基础上,突破区域限制,为国家社会救助事业的创新与整体发展提供示范与辐射。
  • 作者:郭林 付名琪
  • 全文[ PDF 1201.0 KB ] 2018.5(2):20-27  共有 3740 人次浏览
  • 国外城市社区权力研究的理论考察
  • [摘要]社区权力是探究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视角,也是国外城市社区研究的重要议题。国外城市社区权力研究从社区政策以及国家和社会关系等视角考察了城市社区中的权力归属和影响社区治理绩效的权力因素等问题,逐步形成精英论和多元论以及两者融合的多种理论,呈现出以案例研究为主的研究图景。国内相关研究宜跟踪国外前沿理论并选择性借鉴其成果,注重“结构-过程”研究和实证研究以形成和发展适合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情境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社区权力理论。
  • 作者:朱喜群
  • 全文[ PDF 1036.0 KB ] 2018.5(2):28-35  共有 3230 人次浏览
  •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还是政治策略的选择——以匈牙利民族民粹主义政党尤比克党为例
  • [摘要]最近,学术界和新闻界对右翼民粹主义政治在欧美取得成功,包括对英国脱欧公投和特朗普运动的报道和分析,倾向于将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这两种现象混淆,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得到系统性的论述。本文从围绕“我们”与“他们”两极化对立角度,来构建民粹主义的上/下纵向维度与民族主义的内/外横向维度。“人民”作为民粹主义主体,“民族”作为民族主义的主体,两者主体边界的重合度成了两者的衔接。本文以匈牙利民族民粹主义政党尤比克党为例,阐述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在右翼民粹主义政治中构建意识形态与选择政治策略过程中发挥的不同作用,...
  • 作者:张莉
  • 全文[ PDF 1761.0 KB ] 2018.5(2):77-88  共有 4045 人次浏览
 1  2